1.伸展性
肌肉在外力作用下能延展其长度的性质叫作伸展性。运动中关节的活动范围与肌肉伸展性密切相关,肌肉的伸展性好,关节的活动范围就大,反之亦然。如训练疲劳导致腘绳肌紧张时,直膝情况下大腿在髋关节处屈的范围会变小。
与其他弹性体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作用的外力越大,肌肉长度的伸展也越大。但肌肉又显著区别于无机物的弹性体,肌肉在力作用下其长度伸展的情况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把负荷加在肌肉上时,肌肉立即开始延长一定的长度,以后在一段长时间内还会继续延长,快速延长时历时1~2秒,而缓慢延长时则持续数小时。
各种肌肉的伸展性有所不同,红肌的伸展性大于白肌,平行纤维的肌肉伸展性大于羽状肌。
2.弹 性
除去拉长肌肉的外力作用后,肌肉又恢复至原来长度的性质,称为弹性。肌肉的弹性取决于肌肉的结缔组织成分。
肌肉的弹性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最初的恢复非常迅速,历时1~2秒,之后则越来越慢,历时几分钟。在一定的条件下,肌肉可能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仍略为延长,也就是说,肌肉不具有完全的弹性。肌肉的这种残余变形叫作肌肉的可塑性。负荷量小且作用时间短时,肌肉几乎完全能恢复原形;伸展力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肌肉的残余变形便越明显。伸展力作用得越久,初期的快速缩短就超微弱,这表明,伸展时间的长短非常重要。
在肌肉发生机能改变时,弹性变化情况有些不同。温血动物的肌肉冻僵后,弹性减退,即受负荷作用时,伸展较少,而伸展后恢复原有长度亦较完全。疲劳肌肉的伸展较不疲劳的肌肉要显著些,并且越疲劳,伸展越显著。
适当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可增大动作幅度、增强身体的柔韧性,这对于肌肉工作是很有利的。因此,加强肌肉柔韧性训练和力量训练都是十分重要的。
3.黏滞性
肌肉收缩和舒张时的内部摩擦力叫黏滞性,这种内部阻力来自肌纤维内部分子之间以及肌纤维之间的摩擦。肌肉黏滞性阻碍着肌肉的快速缩短和拉长,要额外消耗一部分能量。肌肉的黏滞性与温度、肌肉的正常功能等有关,温度高黏滞性低,温度低黏滞性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要做准备活动,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肌肉温度,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及伸展的幅度,对提高成绩、减少损伤有重要意义,故准备活动也叫作热身运动。青少年和运动员肌肉活动能力强,黏滞性一般较低;而老年人肌肉的黏滞性较高,某些颈肩腰腿痛病人由于软组织粘连,肌肉表现出来的黏滞性就很高。
肌肉的这些物理特性,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应予以注意和应用。(www.daowen.com)
(二)肌肉收缩
1.肌肉收缩的形式
力量的产生是因为肌肉收缩,按照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变化,可以将肌肉收缩分为三种类型:等长收缩、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但并不形成肢体运动,肌肉起止点之间距离不变的状态。等长收缩一般出现在试图对抗不可克服的阻力或保持运动姿态的情况下,例如维持直立、端着箱子或者试图搬动不可能搬动的重物时,相关肌肉所进行的收缩就是等长收缩。在这种收缩形式下,虽然存在力的变化,但人体的运动状态或者姿态并不发生变化。
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力量,形成肢体运动,肌肉起止点之间距离减小的收缩状态。向心收缩广泛地出现在人体的各种主动发力克服阻力的动作中,如负重深蹲的蹲起或者跳远的起跳过程中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收缩就是向心收缩,肌肉力量的变化直接提高了动作的速度或维持了动作的完成。
离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力量,改变肢体运动状态,肌肉起止点之间距离增加的收缩状态。离心收缩广泛出现在人体各种被动克服阻力的运动中,如负重深蹲的下蹲或跑步的落地缓冲过程中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收缩就是离心收缩,肌肉力量的变化直接降低了动作的速度或维持了动作的完成。
2.肌肉收缩的特点
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比向心收缩大50%,比等长收缩大2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肌肉存在牵张反射,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外力牵张时会反射性地引起收缩。
第二,离心收缩是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拉长,从而产生了阻力。
第三,人体安静时,肌肉并不处于最适发力长度;而当肌肉被拉长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达到最适发力长度,因此肌肉收缩的力量也较大。
第四,肌肉在向心收缩时,先要拉长自身的弹性成分,之后才会向外界表达出力量。因此,向心收缩时肌肉收缩产生的部分力量会被自身的弹性阻力消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