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他们在学校的全部生活活动方式,具体来说包括学习活动方式、消费方式、精神活动方式、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方式。
目前我国大学生生活方式仍然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活动方式方面,大学生存在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一项关于大学生学习内容倾向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学习的知识”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实用技能和科技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人文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选择所学知识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仍然集中在学科的实用性而非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上,但过于强调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势必导致学生研究领域过于狭窄,不符合当今多元化、全球化时代对“全人”的发展要求。除此之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等人文知识的积淀不足也将导致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和精神动力。
学习方法不科学也成为大学生学习方式上的问题之一。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在上海组织的一次模拟求职训练营中对500多位来自复旦、交大、同济、上外、财大等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有关时间观念测试显示,近九成大学生不会管理时间。(www.daowen.com)
在消费方式上,追求名牌,追求排场等高消费、过度消费等攀比现象时有发生。校园里学生持有高档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比例并不低,一些家庭条件并不优裕的学生也加入这种攀比热潮中。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卖掉自己的肾脏来换取一个苹果手机。
在恋爱方面,虽然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仍比较谨慎,是以得到真爱为前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以虚荣和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恋爱的大学生仍然占据一定比例。例如,沈阳师范大学一项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认为恋爱的最终目的“只是想有一个人陪着,没想下一步会怎样”;有2.6%的学生选择“满足情欲的需求”。
在休闲方式上,大学生娱乐形式单一,上网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且存在通宵上网、聊天等休闲过度现象。笔者对同济大学200名本科和硕士生进行娱乐行为的调查,发现选择上网为主要消遣方式的学生占72%。这也导致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上陷入网络化,集体认同感过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