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研究:美国动漫受众呈年轻化趋势

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研究:美国动漫受众呈年轻化趋势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动漫产业的兴起,受众群逐渐形成并日益壮大。[22]经由家庭影响不断培养起来的新一代漫画受众,使得美国的漫画群体年龄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美国漫画的核心受众仍以成年人为主,有调查表明主要集中在18—34岁的受众人群;随着漫画教育的重视性得到增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受众群也在增加。但总体说来,相较于日本,中国受众的平均年龄要小10岁,特别是国产动漫作品的受众群,其核心受众则主要是青少年[26]。

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研究:美国动漫受众呈年轻化趋势

随着动漫产业的兴起,受众群逐渐形成并日益壮大。虽然在许多人的眼里,漫画或许仍是孩子的读物,但实际上,在动漫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动漫受众群绝非仅由低龄人群构成。

在美国,成年读者可以说是漫画受众的基础。据美国上世纪中叶的相关研究显示,美国城市中有4/5的成年人阅读漫画报纸,其中85%的人会讨论自己看过的漫画,而60%的人则会讨论“正刊登在报纸上的连环漫画中的故事”。这种讨论形式随处可见,或在工作中,或在上班途中,或在商场里,都能看到几个漫画读者讨论相关漫画的场景,美国连环漫画受到成年读者追捧的情形可见一斑。儿童和青少年受众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也逐渐增多起来,研究表明,其中大多数是受到家中成年父亲的影响,正如一位39岁的餐馆领班所说,“如果有好的漫画故事,我会讲给8岁的女儿听。虽然她已经开始学会自己看漫画,但在我每次回家的时候,我仍然会给她讲漫画故事。她现在对听漫画故事乐此不疲,总是问:‘接下来呢?’因此我只好一直不停地给她讲下去。”37岁的电梯修理工开心地说,“我和母亲以及儿子在一起就会讨论漫画,这使我们很放松和快乐。”[22]经由家庭影响不断培养起来的新一代漫画受众,使得美国的漫画群体年龄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美国漫画的核心受众仍以成年人为主,有调查表明主要集中在18—34岁的受众人群;随着漫画教育的重视性得到增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受众群也在增加。

美国漫画集中于成年读者这一特点的形成与美国漫画流通渠道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商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开始出现,使得许多小杂货店陆续关张消失,导致美国早期漫画期刊的主要流通渠道——“报摊”发行渠道不断萎缩。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漫画期刊直销市场和漫画连锁专营店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以Diamond Comic Distributors(钻石漫画分销商)为代表的几个漫画期刊直销市场的发行商,将出版社的漫画出版物以“无返还”的发行机制直接售卖给动漫专营连锁店,即零售商们未出售完的期刊将不再返还给出版社,这种低风险的销售模式很快使得美国几个大的出版社都选择直销市场作为其漫画期刊的主要发行渠道。

对于通过直销商获得漫画出版物的发行终端——漫画专营店来说,在“无返还”的销售机制下,他们更注重以店内核心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针对他们喜爱的作品订货。而漫画专营店发展起来的这段时期,其核心读者正好是从1950、1960年代成长起来的受众,其时流行的“超人漫画”成为他们的主要消费产品。专营店因此对此类题材作品更为倾心,并使之成为向出版社订购的主要产品。这样一来,出版社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积极关注超人系列题材的深度挖掘,而对新题材的漫画作品则创作不多;同时对于漫画期刊读者来说,走进漫画专营店所接触到的是大量有关超人题材的各类漫画作品,儿童和青少年并不怎么能在店里买到合适他们阅读的出版物,这使得许多母亲也不愿进入总是挤满“一群令人生厌的围着讨论是否超人能打败Thor的小伙子”的动漫专营店中[23]。长期的影响结果便是使得美国漫画期刊的读者越来越集中于成年特别是男性的读者,以美国著名漫画公司DC的漫画读者特点为例,它的主要读者群主要集中在25—35岁的成年男性(约占50%),具有潜力的15岁以下的少年和儿童读者所占比例甚至低于10%[24]。这种现象使得漫画出版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阻滞,出版商也开始积极出版青少年和儿童题材的漫画,以努力扩大读者受众群,同时更展开与图书馆学校等的合作,以加强对青少年读者的培养。(www.daowen.com)

对于“从孩子们到大人们都爱看漫画、大街小巷都充满漫画”的日本来说,其动漫受众平均年龄是23岁,动漫作品的受众主要划分为3—12岁、12—18岁以及18岁以上的3个年龄层,几乎每个年龄层的人都有相适应的作品[25]。日本有着如此广泛的动漫受众群,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一批漫画作家所创作的作品的影响。1952年,手冢治虫创作的《铁臂阿童木》不仅采用电影拍摄式的创作手法将漫画变“活”,并且在该作品内容中赋予了主角阿童木善良、勇敢以及不屈不挠的优秀品格,这正好契合了当时正值二战后不久,日本人所亟需重振士气的精神需求。这部作品也由此逐渐改变了漫画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幼稚”形象,开始引起更广泛读者对于漫画的兴趣。在手冢治虫的影响下,战后的日本漫画创作开始了新的时代,涌现出更多形式和内容的漫画作品,并深深影响了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儿童和青少年两代人群。随着这两代读者群的成长,其中不少人后来又成为日本漫画作品的创作者,从而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更有影响力的漫画文化,使得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漫画的影响从儿童和青少年扩大到成年读者。之后,日本漫画针对各个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了明确的市场细分,包括儿童漫画、少年漫画以及成人漫画等,围绕不同年龄层次的出版物,聚合了相应的读者群,由此在日本形成了分布于广泛年龄层的受众群体。

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动画片在中国的热播培养了国内70、80年代出生的动漫受众,而这批人现已成为我国动漫成人受众群的主力。90后动漫受众随着网络的普及不断接触到海量的动漫信息,其中的大部分人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动漫受众群体。随着动漫产业在中国日渐兴起,同样形成了幼儿、青少年、成人等年龄分布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但总体说来,相较于日本,中国受众的平均年龄要小10岁,特别是国产动漫作品的受众群,其核心受众则主要是青少年[26]

造成中国动漫读者年龄普遍偏低的现象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动漫产品多数仍定位于低幼龄人群的教育辅助材料有关,特别是在较早时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中国大陆地区的动漫作品在早期的受众定位多为3—12岁的孩子,直到2001年才出现了一部为14岁以上观众创作的“青春”动画片——《我为歌狂》。针对低龄化受众的这些作品主要强调教化功能,极大限制了动漫作品特质的想象力,直接导致了成年受众的流失。而成年受众恰好是漫画消费的重要人群,消费主体的缺失使得动漫创作的作品更多走向无太多消费能力的低龄小众群体,这也使得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市场推动力不足,还不能形成以年龄分层的市场细分产业,由此并不能快速扩大国内动漫受众的年龄范围。近年来,这个问题已逐渐得到相关学者和行业内的关注,对于动漫作品内容的创新及树立年龄差异化的策略已受到一定的重视,并以期通过从内容到产业化的系列调整来改变国内受众层低龄化的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