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旅游业的公共产品特性研究成果

旅游业的公共产品特性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服务社会大众,也就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故政府必须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在旅游业中,具有公共产品特征或混合公共产品特性的要素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策法规。由于这类产品具有混合公共产品的特性,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来供给,会造成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的不足。

文化旅游产业服务社会大众,也就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假定合作各方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容易造成“集体行动难题”。故政府必须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在旅游业中,具有公共产品特征或混合公共产品特性的要素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旅游政策法规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如我国制定的中国公民外汇管理制度,其本身不属于旅游行业的政策法规,但该法规对我国出境旅游者所能携带的金额上限进行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出境旅游消费的金额和规模。第二个层面是针对旅游行业或行业内的政策法规,如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制定的《旅行社条例》,就是为了规范和引导旅行社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第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城市、旅游风景区的旅游道路、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都是属于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混合公共产品。如旅游道路,在旅游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在不超过其设计承载车的数量和行驶速度时,每增加1辆车在公路上行驶,对其他车辆的边际影响为零。由于这类产品具有混合公共产品的特性,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来供给,会造成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的不足。通常,国际上旅游基础设施是以政府为主导来进行供给的,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巴西、英国开始尝试一种公私合营的混合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在我国,基础设施供给方面流行的“修建—经营—转让”BOT模式就是公私合营模式的一种方式。(www.daowen.com)

第三,组建了完善的国家公园体系,把这些景区的发展和保护都纳入国家的财政系统。天然垄断的景区、独特气候、习俗等。旅游业中具有独特的人文或自然特性的景区、习俗、气候都具有天然垄断性,如针对黄山、九寨沟等这类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旅游目的地,如果运用价格杠杆调控游客人数,是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由于这类旅游目的地或景区具有天然垄断性,在票价调整的一定范围内,对那些收入非敏感型游客的影响甚微,起不到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游客数量的目的,所以运用价格调控方式只会造成这类景区的门票经济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自然垄断意味着企业必然会制定高额的收费价格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美国针对这些具有独特人文、自然、生态的旅游景区,组建了完善的国家公园体系,并把这些景区纳入国家的财政系统,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景区管理方重旅游创收、轻环境保护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