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江流域产业格局:农旅主导,协同发展

清江流域产业格局:农旅主导,协同发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占全市GDP总量的59.60%。建始县,农业主要以烟草、畜牧、魔芋、药材和林果为主,发展水平一般。清江流域的农业总产值为2301.21亿元,占全流域GDP的39.5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413.38亿元,粮食产量达到2152.98万吨。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不平衡,宜都市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建始县的将近20倍,甚至是高于其他6个县市的总和,这需要政府总体统筹规划。清江流域农业发展的环境不尽令人满意,企业整体参与度和

清江流域产业格局:农旅主导,协同发展

1.山地农业为核心的流域农业

利川市,北部是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常用耕地面积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为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创收丰厚。201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8.8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1.88亿元,粮食产量为36.7万吨。占全市GDP总量的59.60%。当然,利川市在培育现代产业新优势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参与力度不够,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短,这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恩施市,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着良好的气候条件,市政府积极推动密集型农业的发展,重视标准化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和茶园建设。201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0.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7.95亿元,粮食产量为23.1万吨,占全市GDP总量的28.83%。恩施市四周群山环绕,境内山峦起伏,交通不便,城市、城乡、镇村三级客运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特色农业的并未得到十足的发展,政府管制不够缜密,需要加快农产品加工园、硒茶产业园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低丘缓坡治理、土地整治、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条件亟待改善。

宣恩县,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导致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但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十分丰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发展潜力大。近些年来,宣恩县注重特色农业的提质增效,增加有机认证农产品种植数量,重视烟叶的种植和生猪的培植。201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3.69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6.77亿元,粮食产量为12.9万吨,占全市GDP总量的52.31%。宣恩县受地形地势的限制,交通不便,高速公路不能达到与县城连接。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水果药业、蔬菜六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并未完全建设起来,这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有力的管制。同时,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基本农田整理等为重点的农业项目不突出,制约着宣恩县农业的发展。

建始县,农业主要以烟草、畜牧、魔芋、药材和林果为主,发展水平一般。该县跨大巴山脉南缘分支末端与武陵山脉分支余脉结合部,山地地形和立体气候明显,适合山地农业的发展。2013年,建始县的农业总产值达到29.1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较低,只有4.15亿元,粮食产量为23.16万吨,占全市GDP总量的45.45%。建始县生态农业特色并不突出,距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仍有一定距离,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建设还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仍需改善,鹤来公路、巴野公路、恩施客运中心、恩施货运中心等重点交通项目应提上日程;政府管制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努力打造州域经济升级版。

巴东县,多崇山峻岭、峡谷深沟和溶洞伏流,农业发展条件差,但其另辟蹊径,发展山地农业,变劣势为优势,增加烟叶、茶叶、核桃、蔬菜、柑橘、药材、魔芋基地规模,加快发展葛根桑蚕等特色板块基地。2013年,巴东县的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7.3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9.19亿元,粮食产量达到22.21万吨,占全市GDP总量的36.95%。巴东县在基地、标准、品牌、工艺、市场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未完全发挥出来,生态观光农业水平不高;政府对农业的统筹缺乏整体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同时,企业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较少,农业科学发展的环境一般,科技兴农覆盖面窄,农业技术人才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巴东县的发展。

长阳县,第一产业占三大产业的比重较高,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其特色蔬菜、瓜果、特色药材等都是发展农业的比较优势,农产品绿色品牌数量位居湖北省之首,长阳县的永兴生态农庄更是因把“家庭农场”变为现实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长阳县的农业总产值达到了53.49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2.41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0.61万吨,占全市GDP总量的53.22%。长阳县特色农业发展并不成熟,农业内部结构不清晰,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滞后,同时,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发展较少,企业对本县发展的贡献力不够,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江汉平原西部,长江与清江环抱,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因此,农业发展水平非常高。近些年,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柑橘、茶叶、蔬菜、水产、畜牧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宜都市的耕地面积仅有15.84千公顷,但2013年,其农业总产值达到了46.8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更是高达220.4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1.3万吨,占全市GDP总量的16.10%。交通依然是宜都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城区快速路网建设,打造峡州大道、江城大道、花溪路、西陵二路高架等“两纵两横”的城市环线。同时宜都市环境建设仍需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政府对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现代化的管制力度不强。

清江流域主要以山地农业为主,各个县市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构建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密集型农业,积极地引进来、走出去,将地区品牌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清江流域的农业总产值为2301.21亿元,占全流域GDP的39.5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413.38亿元,粮食产量达到2152.98万吨。但是,其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土壤贫瘠,耕地面积较少,可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多,经济作物的现代化水平低,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工业产值还有待提高;同时清江流域多崇山峻岭、峡谷深沟和溶洞伏流,交通不便,也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不平衡,宜都市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建始县的将近20倍,甚至是高于其他6个县市的总和,这需要政府总体统筹规划。清江流域农业发展的环境不尽令人满意,企业整体参与度和贡献度不高。

2.内部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流域渔业

表3-9 清江渔业发展状况

续表

(数据来源:各县市2014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年鉴)

恩施市,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之南清江中游,淡水养殖面积达146公顷。该市2013年渔业产值达793万元,较2012年增长14.43%,渔业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19%。该市的横向与其他县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纵向上与自身相比有很大的提高。水产品虽然不是恩施市的农业主导,但长期以来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投入了大量的扶贫开发资金,从而使得该市的水产基础设施的到极大的改善,养殖方式不断改进,经济效益有了较快的提高。

利川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长江清江上游,邻接重庆市,临近长江。北部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市内的河流众多,有发源于境内的清江、郁江、毛坝河、梅子水、磨刀溪等河流,顺着地质构造和山势走向奔流出境,呈典型的放射状水系,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渔业的自然环境基础,淡水养殖面积达624公顷。该市2013年渔业产值达3321万元,较2012年增长4.17%,渔业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68%。利川市位于清江的上游,十分重视清江的治理和保护,特别针对农业面源及畜禽养殖污染开启了专项治理,为该县渔业可持续发展给予正面支持。

宣恩县,在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中游南岸,淡水养殖面积达140公顷。该市2013年渔业产量为378吨,较2012年减少13.10%;2013年渔业产值达2887万元,较2012年减少15.63%,渔业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2%。该市的渔业产量和产值虽较其他县市高,但是与自身相比是出于下降的趋势。作为“湖北大鲵之乡”,宣恩县是我国大鲵的主要原产地之一,现存野生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3%,该县的大鲵养殖是渔业养殖的重要收入。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临近长江干流,长江支流清江穿境而过,淡水养殖面积较少,达82公顷。该市2013年渔业产值达352万元,较2012年增长7.64%,渔业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12%,渔业占农业比重小。建始县的渔业发展相比其他县市,产值最低,占农业的比重也最低。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两岸,淡水养殖面积达17公顷。该市2013年渔业产值达976万元,较2012年增长10.28%,渔业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36%。县内的清江水布垭电站的建成,水域面积的的大幅度增加,为巴东县渔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如何利用渔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库区和天然水面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是巴东县渔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长江和清江中下游,有着良好的发展渔业的天然优势。该县的渔业发展也是清江流域七个县市中产量和产值最高的县,其中,长阳县2013年的渔业产值达51149万元,较2012年增长4.70%,渔业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56%。长阳县的渔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渔业的发展规划到清江保护条例,该县的“生态兴渔、开发兴渔”的政策,和政府监管、部门引导、协会服务、公司经营、农户养殖的水产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着该县渔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使得渔业成为长阳县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江汉平原西部,长江与清江环抱。该市2013年渔业产值达1996万元,较2012年增长12.32%,渔业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31%。该市的清江高坝洲库区水产养殖发展迅猛,其中清江鲟鱼是著名代表,目前全球鲟鱼品种共28种,宜都清江段就有17个品种,品种之多在中国首屈一指。

从渔业发展的角度来看,7个县市均在清江流域范围内,自然水域和人工库区面积大,有着良好的发展渔业的自然基础。2013年7个县市的渔业产量达到17665吨,较2012年增长6.71%;2013年渔业产值达61474万元,较2012年增长37.91%,增幅较大,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7个县市的渔业总和占7县市农业产值比重为12.44%,所占比重较大。7个县市的水产品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高,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渔民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7县市的渔业发展差距较大,2013年长阳县渔业产值是建始县的145倍,不难发现流域内渔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以及跨区域的渔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问题。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清江的生态环境受到来自工业、农业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对流域内渔业发展来说是重大的挑战。未来流域内渔业发展应把科技兴渔、资本投入、资源与环境保护作为三大支点,应充分依托清江的资源,加强科技和养殖模式的创新,突出水产品特色,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需要流域内7个县市渔业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合作,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也十分重要。清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流域各县市、各部门应主动作为,进行属地管理,坚持“从源头治理,实行全域保护、综合整治”的原则,高效实行保护清江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实现流域内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流域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www.daowen.com)

3.增长势头强劲的流域旅游业

表3-10 清江流域各县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2014年各县市旅游业发展统计年鉴)

利川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且历史悠久,保持有大量古遗迹,拥有世界著名的腾龙洞、鱼木寨等风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3年利川市累计旅游接待人数602.22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12.52%。累计旅游综合收入27.29亿元,较2012年增长66.64%,旅游业占该市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为86.71%。同时利川市旅游产业发展也存在短板,例如,景区交通通达性有待进一步改善,住宿接待能力有限,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景区配套设施不齐全等。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腹地,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该市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民族特色鲜明,资源丰富,是湖北省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该市铁路航空交通相对较为便利,旅游交通通达性较高。2013年恩施市累计旅游接待人数900.29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29.23%。累计旅游综合收入54.83亿元,较2012年增长29%,旅游业占该市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为91.08%。目前恩施市旅游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景区相对分散,且景区开发力度不够,尚未形成概括资源特色的主题形象,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宣恩县,境内山清水秀,民族特色明显,其中土家族聚落中的典型——彭家寨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2013年宣恩县累计旅游接待人数70.07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16.40%。累计旅游综合收入2.68亿元,较2012年增长20.23%,旅游业占该县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为14.15%。相对于恩施州其他县市,宣恩县经济基础薄弱,综合经济实力比较靠后,旅游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同时,旅游道路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旅游接待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建始县,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自然环境优美,风光独特,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全,著名景点望坪石柱观,享誉国内外。2013年建始县累计旅游接待人数136.50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18.04%。累计旅游综合收入7.29亿元,较2012年增长20.28%,旅游业占该市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为28.25%。建始旅游业发展中也存在着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县内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配套服务设施档次较低,旅游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县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巴东县,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旅游资源优势,并且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旅游品牌——神农溪景区。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正在形成的良好的旅游运行机制,使得全县的旅游经济效益得到不断的提升。2013年巴东县累计旅游接待人数448.00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9.74%。累计旅游综合收入25.08亿元,较2012年增长16.62%,旅游业占该市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为92.32%。与此同时巴东县的旅游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仍较为滞后,配套服务档次较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等。

长阳县,区位条件优越,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是画廊”之说。另外,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优惠的政府扶持政策更助力长阳县旅游产业的发展。2013年巴东县累计旅游接待人数400.99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32.78%。累计旅游综合收入31.99亿元,较2012年增长76.76%,旅游业占该市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为85.81%。长阳县旅游景点虽多,但是布局较为分散,同时旅游景点交通条件差,整合效果不佳。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发展滞后,旅游行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宜都县,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首先是有区位优势:交通进入条件好;其二是有资源优势:天龙湾风景区和奥陶纪岩溶地貌是有国家级景区建设的旅游资源;其三是有客源优势:宜都距离宜昌市仅400公里,离机场也在20公里左右,宜昌游客每年的近千万人次,加之宜都是进入清江旅游的门户,游客资源十分丰富。这些为宜都旅游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13年巴东县累计旅游接待人数166.5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28.00%。累计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较2012年增长37.47%,旅游业占该市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为12.32%。宜都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近三年景点才开始建设和营业,存在着景点小,精品少的问题。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开发严重滞后,旅游接待设施偏小,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

清江流域被誉为中国三大后花园之一和土家族的母亲河,原生态背景下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特色鲜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同时,西部开发政策背景下,清江流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将会有较大的改善,这将给清江流域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13年巴东县累计旅游接待人数2726.58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21.20%。累计旅游综合收入162.67亿元,较2012年增长32.67%,旅游业占该市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为31.48%。但是,清江流域各县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差异明显,因此旅游开发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旅游发展中缺乏整体规划,“清江”品牌意识较为薄弱。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档次较低也进一步限制了清江流域旅游业的高效快速发展。

4.依托资源发展的流域工业

利川市,四周山水环抱,近年来,资源型工业提速增效,湖北能源集团风电二期、三峡新能源风电一期、中广核风电一期、民生能源集团LNG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资源型工业已成为是其最大的发展优势。依靠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利川具有清洁能源建设的发展潜力,适合发展水能、风能、天然气、光伏分布式能源、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2013年,利川市工业总产值为45.5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5.55%。未来,利川市要着力解决该市的发展短板,加快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如,在交通层面,要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在政府管制方面,加强市民文明意识教育,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从而为本市的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恩施市,以富硒食品、道地中药材为特色产业,二者是本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烟草、矿产建材和新能源等三大骨干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2013年,恩施市工业总产值为48.69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34.41%。恩施市是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全州唯一的省级重点开发区,同时也是国家连片扶贫规划中的武陵山片区六大中心城市之一,政府在贫困地区的缺位制约着地方整体实力的提升。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的规制作用,做好地区间平衡发展。

宣恩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矿产资源门类也较为齐全,逐步形成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体系。2013年,宣恩县工业生产总值为20.84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6.02%。宣恩县在恩施州的工业产值排名是比较靠后的,这需要当地政府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完善椒园生态产业园、和平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启动宣南产业新城发展规划编制和宣南产业新城居民安置小区建设等。

建始县,近几年新兴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依托于本县矿产资源这一优势,本县的矿业、木业、清洁能源、生物等工业产业都不断发展,其中,恒光电科技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极具发展潜力。2013年,建始县工业生产总值为46.13亿元,其在恩施州仅次于恩施市,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的71.96%。该县以工业为主,环境问题影响着本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国家生态功能区定位来发展,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综合利用。

巴东县,地域辽阔,山川纵横,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巴东县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颇为丰富。巴东县以新型矿业、特色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四大支柱工业,优势明显,拓展资源型工业的潜力巨大。2013年,巴东县工业总产值为43.14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59.91%。巴东县矿产资源丰富,因此政府要加强对于矿产资源的管制,如强化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加大矿产、水能、旅游等领域闲置资源和圈占土地项目的清理,完善无绩效依法退出机制等。

长阳县,已探明煤炭储量1.3亿多吨,煤炭业一直是长阳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长阳已探明矿产地70余处,矿种30余种,占湖北省发现矿种的57%,不少矿藏储量丰富,品位高,地质条件优越,易于勘探和开采。2013年,长阳县工业总产值为88.96亿元,占全县GDP的总量的80.96%。长阳县以工业为主,企业发展关乎本县经济的发展,地方的发展也理应有着企业的参与。这些年,长阳县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利商、安商、崇尚成功、宽容失败、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创业氛围,给力优强企业,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主流文化。

宜都市,地处长江中游近三峡出口、鄂西南部,处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水力资源丰富。同时,矿产资源贮藏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7500万吨,且品位高、易开采,非常适合基础工业的发展。2013年,宜都市工业总产值为248.54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61.7%。而环境却是制约宜都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与此同时,加快实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同时跟进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

清江为流域内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资源,从整体来看,依托于资源发展的各种资源型企业是清江流域工业发展的主流。清江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有着传统工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也有着新兴工业发展所要求的生态环境优势。对于传统工业来说,清江流域内矿产资源门类较为齐全,同时流域内有着充沛的水能资源,流域内三大水电站(隔河岩电站、高坝洲电站、水布垭电站)业已建成,为流域内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对于新兴工业来说,清江流域内生物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分布广泛,适合发展新能源、生物制药、光电等新兴行业。因此,清江流域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最大的潜力在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从清江流域工业发展现状来看,2014年,清江流域的七县市的工业总产值为541.85亿元,占流域GDP总产值的59.53%。流域内工业发展差距较大,恩施州与宜昌市各市间有着不小的差距,如宜都市的工业产值是恩施市五倍,由此可以看到,区域间的平衡发展是整个流域发展的关键,政府对于区域的规制与引导尤其重要。同时,因为流域内多为资源依托型企业,所以对于环境的保护也尤为重要,我们要落实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综合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