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指南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指南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技术标准及相应的标准化成果。要根据风险点的动态变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调整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三)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定,制定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并严格组织落实,实现风险可控。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实施指南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实施(建设)方案是企业具体实施(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实施(建设)的组织、技术、管理、经济等保障措施,确定了各阶段工作的完成节点。完善的实施(建议)方案中应明确如下内容: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目的和意义,确保企业所有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该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2)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要求以及目标、原则。

(3)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确保该项工作开启的长期性、有效性。

(4)职责分工明确,该项工作的组织、督导和考核部门、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应履行职责和相应责任。

(5)该项工作实施步骤,阶段目标及成果。

(6)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技术标准及相应的标准化成果。

(7)安全风险评估数据的应用。

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方案时,通常做法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机制建设工作同步进行。本书主要是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实施(建设)方案进行叙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第一次是建设,第二次为实施,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在框架上无差异,随着工作开展和标准的变化,具体工作内容上有些许差异,读者在此处应注意区分,随书附范文,供借鉴参考。

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政府✕✕✕文件精神和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要求,全面推进、提升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水平,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的文件要求,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我矿全面开展(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工作,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做好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的“第一道防线”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预控能力。

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具体要求,构建管理层和岗位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风险管控安全责任体系,风险管控进一步细化到岗位,构建主体延伸的新格局;明确信息系统的新手段、新方法,全面提高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水平;完善企业自我保障、培训和监测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自纠自查;煤矿能够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落实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促进依法守法意识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强,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1)重伤、工亡事故为零。

(2)职业病发病率为零。

(3)轻伤事故率≤1.5‰。

(4)新入矿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率100%。

(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6)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100%。

(7)开工前安全风险辨识确认执行率100%。

(8)人均不安全实践纠正率100%。

略。

我矿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据《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省(市)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省(市)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见附件1、2),参照《煤矿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手册》等,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辨识管控清单,绘制风险分级四色图,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应急处置卡等,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闭环管理。

(一)全面排查辨识风险

企业是安全风险辨识的主体,组织技术服务公司专家培训指导,全员参与,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体系和作业活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辨识的安全风险数据要联网上传,及时将查找出并确认后的风险点清单,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线下和线上风险基本信息台账。

(二)科学判定风险等级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利用综合数据库法对风险进行科学分级,及时核定风险级别,并公告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并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根据风险点的动态变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调整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三)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定,制定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并严格组织落实,实现风险可控。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落实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工程技术、在线监测、自动化控制、应急管理等措施)。要实施防范措施动态管理,对不适用的安全防范措施要及时修订完善,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监管部门要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

(四)预警提示安全风险

企业要建立风险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风险发展变化,实时调整预警级别,明确解除预警条件。企业对于风险评估确定的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的风险点,要科学地进行风险预警分级,加强预测预警,强化监测监控,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对于高等级风险点,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等,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危害因素、风险预防、事故后果、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五)明确风险管控责任(www.daowen.com)

企业对本单位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是本单位风险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制度,按照风险网格单元,逐层级明确责任单位(厂级、部门、分厂级、车间、班组和岗位)、责任人的风险管控责任,实现全员风险管理。要对照安全风险清单,明确和细化安全风险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

(六)严格风险管控职责

企业要按照“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一岗一清单”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范围、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内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按照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督促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过程实名追溯。一线作业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要切合实际,力求简明扼要、便于掌握、实用管用。

(七)应对防控安全事件

企业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点和可能发生的事件,制定科学周密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技能竞赛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提升应急救援技战术水平和科学救援能力。要制定事故初期处置的程序和基本步骤,强化一线人员在事故初期第一时间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要坚持抢早抢小,加强事故初期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事故发生。

(一)宣贯与培训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企业管理人员对政策、文件的宣贯和全员的风险评估。培训时间约为一个半月。

企业管理人员在宣贯阶段完成后应制定企业开展或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机制建立的组织机构、目的、目标、阶段任务。在实施方案中,要对整个机制建设的流程进行梳理,确定各程序完成的时间节点,机制完成后的审核优化等。实施方案是企业为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方案中,应对企业选用的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进行明确。

全员的风险评估培训主要内容是风险评估的各种方法、分级管控概念、管控措施的选择等各方面环节的知识。培训涉及政策、法规方面的内容偏少,更倾向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方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工作小组可依据培训成果制定部门实施细则。

该阶段的主要成果是安全风险培训记录、组织机构文件、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等。

(二)制定制度和实施细则

企业应组织全员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制度根据先进企业的经验、技术服务机构、政府政策咨询等方式,严格按照国家、地方、行业的相关法律、规章、规程、标准等进行制定。制度的制定要有合规性、操作性。企业各部门应制定部门实施细则,配合完成企业总体目标。实施细则要充分考虑企业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切勿好高骛远,细则中应明确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流程、评估技术标准、成果运用等内容,为下一步的风险实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该阶段的主要成果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例会制度、宣传教育制度、辨识评估制度,实施细则等。培训时间约为一个月。

(三)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的一般方法是管理人员根据实施细则确定各部门、各工种岗位的辨识范围,科学运用辨识方法;在基层员工自主识别自身工作的内容中,涉及“人、物、管、环”四个方面的风险情况;全员对各环节辨识的风险进行汇总、分析、整合;在辨识技术薄弱环节可借助技术服务力量进行辨识。

风险辨识的阶段性成果是关键任务分析清单、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作业任务和岗位工种清单、安全风险基础数据库等。培训时间约为三个月。

(四)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辨识的结果上,根据风险特性的描述,通过技术标准中的风险导致损害发生的暴露、可能性、严重程度评估标准对危险进行风险大小程度定级的过程。

风险评估的阶段性成果是完善安全风险基础数据库。培训时间约为半个月。

(五)风险分级与管控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按地方或行业标准,通过风险值来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数据库的信息应编制相应的技术成果,以直观、通俗、形象地展现风险辨识与评估的成果,指导风险管控工作;应遵循分级原则,对风险进行分区域、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的方法进行系统化管理。针对风险的特点,从组织、技术、管理、应急等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监管;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和措施的落地,需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共同参与制定。

风险分级与管控阶段性成果是安全风险基础数据库(此刻已完成)、各类风险清单、安全风险四色图、告知警示卡牌等。培训时间约为4个月。

(六)信息化

企业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日常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安全风险数据的记录、管控、统计、分析、上报等全过程,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的记录、培训和考核,风险数据库和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更新维护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阶段成果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软件的安装和应用。培训时间约为二个月。

(七)动态管理

积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建设和实施经验,企业管理人员应将此经验梳理、科学规划,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定期、不定期关注生产经营情况和风险变化情况,动态评估、调整相应的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受控。

动态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动态管理阶段成果是年度、专项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报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成果汇总等。

(八)培训教育与文件管理

煤矿每年应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知识的培训。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前组织对矿长和分管负责人等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开展1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且不少于4学时。年度辨识评估完成后1个月内对入井(坑)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培训,不少于2学时;专项辨识评估完成后1周内对相关作业人员开展培训。煤矿完整保存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运行的纸质资料或电子资料的记录,并分类建档管理。

培训教育与文件管理阶段成果是长期性工作,包括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文件整理目录等。

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的方法为综合数据库法。本书第五章详细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