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的关键,其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生命线。在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的内在联动机制中,幼儿教师是重要的动力提供者,而依托于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打造所实现的区域间幼儿教师的共生,将极大地提升区域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和具体业务能力,进而保障幼儿接受到更加全面化、个性化、有效化的引导和支持。区域内不同特色幼儿园开展的园际合作,能够从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实现幼儿园之间的优势及资源互补,极大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17]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借助教研共同体实现的共生发展则体现纵向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之间以及横向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幼儿教师间的学习借鉴。
区域教研共同体是区域间幼儿教师共生发展的重要依托平台。就其性质而言,区域教研共同体更像是“实践共同体”[18],即区域间的幼儿教师围绕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具体教学情境下的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增长自己的知识和发展专长。这种区域教研共同体首先具有实践性,其次具有情境性。教研的对象以幼儿教师现实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为中心,鲜明的生活性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和把握具体教研问题,减少理论研讨的枯燥性以及去情境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教师的参与性。就其现实可能性而言,幼儿教师就具体实践问题有更多的切身体验及感悟。在个人内在发展驱动力或社会外在发展驱动力的推动下,区域教研共同体不同程度上激发着幼儿教师解决实践困惑、谋求自身发展的需求。
区域教研共同体是依托于区域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将所有的幼儿园分片区,以联合行动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19]这种方式是当前有效推动区域内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普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发展空间、资源条件有限,同一所幼儿园的不同幼儿教师之间存在竞争,要想真正意义上做到“共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高层次水平还存在诸多现实条件限制。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打造,依托于行政力量的牵线搭桥,为不同特色、不同水平幼儿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扩大了幼儿教师的交流范围和空间。园际幼儿教师差异化的教学经验和个人优势依托于区域教研共同体得以最大范围的交流与借鉴、反思与对话,在保障幼儿教师教研情境性的同时优化原有的经验结构、提高实践性教学智慧、提升教学理性、培养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www.daowen.com)
从横向来看,依托于区域教研共同体实现区域内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体现在不同水平、特色的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帮扶,以及优秀幼儿教师对其他幼儿教师的带动和帮助,整体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普遍提升区域内幼儿教师水平,满足幼儿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区域教研共同体将区域内部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囊括其中,对于幼儿教师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区域内不同地域的幼儿园组织文化、发展水平、特色等方面各有差异,通过整体性的、合作互动性的园际研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尤其是使具有不同特长的幼儿教师拥有更加鲜活的目标榜样。在具体区域教研共同体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走园交流”是借助区域教研共同体实践探索的新方式,情境观摩、深入研讨,基于实践性、操作性的问题讨论和经验交流,能帮助幼儿老师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
有效教研还需行政推动,[20]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打造除了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践自觉,更需要行政力量的推动、支持和巩固。区域教研员因其自身所具有的行政性、指导性、号召性的特点,在幼儿教师共生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打造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价值作用。因此,行政性力量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在深入分析区域整体教研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础上,秉持实践共同体的教育理念推动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打造,以科学的“共同愿景”为导向、以幼儿教师日常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建立合作协商、交流借鉴的文化氛围和运行机制,推动区域内部各幼儿园教师广泛参与。[21]尤其是在传统行政力量推动区域教研发展中,存在形式固化、内涵不足等问题,因此在科学教研理念与原则、多样丰富的教研内容体系、上下联动的教研实施路径的建立等方面,[22]区域学前教育教研员的能力素质、业务水平显得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