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研究:打造共同体、提供多元支持

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研究:打造共同体、提供多元支持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打造还能够弥补宏观政策支持的不足和局限,能够基于不同教师多样化的现实发展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多元支持,进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有效性。此外W区G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园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具有诸多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研究:打造共同体、提供多元支持

中观上,合作与反思是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说政策支持是从外围的大环境去营造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打造则是营造一种幼儿教师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积极互动的专业成长和学习氛围。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能够有效弥补知识的不足、视野的局限,但只有基于教师自身现实需求的专业发展支持才能增加所学内容的意义及与具体情境和问题的相关性,[16]进而提高教师的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有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从教师“需要被发展”概念缺陷模式[17]中走出来,让所有教师参与到关涉自身发展的活动中来,从实践中遭遇的专业知能及自身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形成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借鉴的实践社群以实现整体性的发展。同时,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打造还能够弥补宏观政策支持的不足和局限,能够基于不同教师多样化的现实发展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多元支持,进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有效性。而打造多元化支持的发展共同体具备以下的现实可行性:第一,不同类型、文化背景的幼儿教师具有可以相互弥补的优势和特色;第二,教育现场的鲜活性在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同时能够发挥教师本身的主动性,进而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地形成和发展。以调研中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为例,各类型的幼儿教师在教学力和科研力所占的优势不同,专业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打造将为研究生提高实践力、为本科生和大专生提高研究力提供良好的现场学习机会,让他们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碰撞思想的火花,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效对策。不同教龄水平的幼儿教师也一样,新入职的幼儿教师有热情但缺少经验,职业稳定期的幼儿教师有经验但专业情感较弱,职业发展后期的幼儿教师专业情感强、专业知能高但专业投入少,因此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帮扶,相互交流学习,在情境性的教学场域中提升所学知识的鲜活性和操作性。

【案例呈现】(www.daowen.com)

重庆市W经济开发区,其乡镇幼儿园在专业发展上实施“一心五点”模式,即W区G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示范作用,引领该乡镇的五个村级幼儿园实现发展,各村级幼儿园集中学习和借鉴乡镇中心幼儿园专业发展的多种形式和教研成果,乡镇中心幼儿园与村级幼儿园之间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呈现出共生的和谐关系。此外W区G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园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具有诸多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基于园本教研而生成的教师共同体文化,其本质是一种文化样态的存在,[18]主要通过物质表征。制度载体、行为外化和精神意象,从园本教研发展和教师个体需要出发,进而发挥教师共同体文化应有的价值。W区G乡镇中心幼儿园园本教研教师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教师共同体物质文化层面,它反映的是园本教研中物质层面的支持带给教师共同体文化的器物表征上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幼儿园能够根据不同需求为教师提供适宜的教研场地,为常规教研和大型教研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并在经费、设备以及时间上给予专业发展共同体较为充足的保障。其次,教师共同体制度文化层面,该幼儿园具有较为规范的教研制度,强调基于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力求探究和解决教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通过教师团体的共同努力,总结和提炼其中蕴含的教育经验以提升全部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该园始终秉持“以幼儿园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教师教研原则,并通过实践反思、教师互助和专业引领等多种渠道促进园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的良好发展。再次,在教师共同体行为文化层面,该园教师共同体成员之间彼此帮助、相互依存,营造出正向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由此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教师共同体。教师面对教研工作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性都普遍较高,能够遵守教研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出色地完成相应的教研任务。最后,教师共同体精神文化层面,反映了教师共同体成员的教研思想和观念,其本质是共同体成员们的一个共同信仰。该园在教研中关注幼儿的发展,注重教师的定位,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实践,教师共同体在精神层面整体保持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