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说
1.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Fuller,1969)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富勒是最早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者,其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Teacher Concerns Questionnaire)掀开了教师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揭示了教师所关注问题的变化,并依据此问卷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9]:
(1)教学前关注阶段(Pre-teaching Concerns)
此阶段是职前培养时期,教师处于学生的角色,对于教师角色还在想象阶段,他们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因此只关注自己,并且对于自己的教师抱有观察、评价、排斥等多种态度。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Early Concerns about Survival)
此阶段是初次接触实际教学的实习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们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能否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此,此时教师关注的是班级管理、教学能力、上级视察评价、师生关系、同事合作等。这一阶段的教师们常常表现出焦虑与紧张。
(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Teaching Situations Concerns)
在此阶段,教师在关心前一阶段诸多问题的同时,开始关注教学上的种种需要或限制以及挫折。因为这一阶段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提出了相关要求,所以教师更多关注教学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技巧,总而言之,教师关注的仍然是自己的表现。
(4)关注学生阶段(Concerns about Students)
教师在整个专业发展的历程中虽然很早就有关注到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比如学生的品德、需要、成绩等,但是这些关注存在浅层次、表面化的问题,未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只有在适应教师角色、职业压力和工作重荷之后,才能真正地关怀学生或者关注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以及自己与学生的关系等。
2.卡茨的教师发展时期论(Katz,1972)
美国学者卡茨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学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学前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生存时期(Survival)
这一时期主要是针对初任教师而言的,在完全没有学前教育经验的情况下,新教师在最初任教的1~2年里,由于教学实际与想象中的情况有差距,所以他们会关心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
(2)巩固时期(Consolidation)
经过1~2年的教学实践,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经掌握了处理教学事务的基本方法和教学知识,并开始整合教育经验,巩固教育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和处理学生问题。此时教师需要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学校同事的专业合作来进一步提升自己。
(3)更新时期(Renewal)
在任教3~4年之后,教师开始对平日繁杂而又规律、刻板的工作产生厌倦和懈怠,想要寻找创新的事物。因此,在这一时期根据教师的心理状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班,积极开展交流会,彼此分享教学经验,在与同行教师的交流沟通中获得新的经验,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专业成长。
(4)成熟时期(Maturity)
任教5年及5年之后,进步较快的教师已达到成熟阶段,有的教师可能会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到了成熟时期的教师,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探讨一些较为抽象和深入的问题。同时,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由适应到习惯,开始胜任教师的角色。
3.伯顿的教师生涯循环发展理论(Burden,1979)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伯顿、纽曼、皮特森和弗劳拉等学者,对教师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有组织的相关研究。其中,伯顿提出了著名的教师生涯循环发展理论:
(1)求生存阶段(Survival Stage)
求生存阶段是指从事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的教师,刚踏入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学活动及环境只有非常有限的知识,因此,所面对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此时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秩序的控制、学科的教学、教学技巧的改进、教具的使用和教学内容的了解等方面。处于此阶段的教师已开始注意了解学生并与之相处,但是仍缺乏信心,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www.daowen.com)
(2)调整阶段(Adjustment Stage)
调整阶段是进入教学第二年至第四年之间的时期,教师的知识已较丰富,心情也较轻松。教师们开始了解到孩子们的复杂性,此时会寻求新的教学技巧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的需求。这个时期的教师变得较开放,也较能关心学生,并且感觉到自己比以往更有能力满足学生们的各种不同的需求。
(3)成熟阶段(Maturity Stage)
在从教5年或5年以上之后,教师们的经验更加丰富,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并且对教学环境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这一时期的教师们感觉比较安心,可以放心地、专心地处理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教师能够不断地追求并尝试新的方法,更能关心学生,更能配合学生的需求,即比较关心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在此阶段的教师发现自己已逐渐获得专业见解,并能处理大多数可能发生的情况。
4.白益民的教师自我更新理论
我国学者白益民则选择了教师专业结构中的自我发展意识这一特征作为切入口,以“自我更新”取向划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他以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关注程度为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0]
(1)“非关注”阶段
“非关注”阶段,指教师进入正式的师范教育之前的阶段。尽管后来做教师的人在这一阶段很难说有从教意向,更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但这个阶段对教师后来从教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一阶段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养成的良好品格为教师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2)“虚拟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主要是指师范生在师范学习阶段的发展状况。这时的师范生所接触的中小学实际带有某种虚拟性,因而使得师范生的专业人员意识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十分淡薄。
(3)“生存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是初任教师阶段。无论是从人生发展还是专业发展角度说,此时教师均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骤变与适应”。这种环境的骤变从反面激起了初任教师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迫使他们特别关注专业发展中的最低要求——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这个阶段的教师急于找到维持最基本教学的求生知识和能力,他们努力解决课堂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法处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评价学生作业,与家长建立关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他们感到缺乏基本的教师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教学能力,需要求助于有经验的教师,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充实自己。
(4)“任务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随着教学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的自信心也日渐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上来。这一阶段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由仅仅关注“生存”技能,转到更广范围的专业发展上来。但这一转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职业阶梯、他人评价等某些外在因素的制约。此阶段教师之所以对专业发展重视,多是因为能获得职业阶梯的升迁和更高的外在评价。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在“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已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自我规划与发展已成为教师日常专业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时期的教师更加关注课堂内部的活动及其实效,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学习,教师能够对问题予以整体、全面的关注。此阶段的教师特征是自信和从容。
(二)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时期:适应期、成熟期、精专期。每个时期的幼儿教师都有自身的特征,因而每个时期发展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其发展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1.适应期(新手型教师——胜任型教师)
适应期的幼儿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有着鲜明的成长特征。一方面,新手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能够虚心求教,敢于接受工作中的挑战,具备自身独特的成长优势。另一方面,新教师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摆在眼前的是新教师自身角色转换的心理适应问题(由原先的被组织者转变为组织者,由在校的听课者转变为授课者,由在校学生变为受人尊重的教师);其次是面临着外部环境、多种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新工作环境的适应,同事之间、师幼之间、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再次是在竞争激烈、家长期望高、社会压力重的情形之下,承载着幼儿园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由于新教师工作年限较短,缺少一定的实战经验,又急于想做好工作,各方面又处于适应阶段,往往工作效率不高,成果不突出,所以心理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2.成熟期(胜任型教师——经验型教师)
成熟期的教师往往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有着极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长期的教学经验,拥有深厚的实践智慧,这一阶段的教师是幼儿园的中流砥柱,较多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多种职务,承担着教育、教学、科研等多种任务,也就承受着更多的专业发展压力。成熟期是胜任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较为漫长的一个阶段,此时的幼儿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育实践能力;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不断提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反思性提高与自我完善的专业发展;有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并能较好地利用家长资源。[11]
3.精专期(经验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它要求教师由近代“技术熟练者”向现代“反思性研究者”转化,要求教师成为善于反思、研讨和实践的研究型幼儿教师,也称专家型教师。研究型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教师成长的终极目标。他们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及专业态度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他们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是优秀教师的代表,承担着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也引领着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精专期教师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意识,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教育理念、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创新创造能力、研究反思能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