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然而由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再加之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嬗变过程中孕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差异,致使学前教育发展日益凸显出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现实矛盾。《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仍较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不能适应提升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新要求;学校办学活力不强,促进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教育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亟待完善,多方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与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健康持续长效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研究主题,包罗了众多具有多元性与层次性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当前我国县域学前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存在着公平与质量发展水平低、重量轻质倾向严重、内生性活力开发不足等问题。公平与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生命线,良好的学前教育质量是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其本身是由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结果性质量等因素构成的杂糅性概念。其中结构性质量是幼儿园保教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前提与资源保障,包括幼儿园园舍条件、游戏设施与设备、教师资源等;过程性质量是指幼儿园开展保教活动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主体多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核心内容;结果性质量则是幼儿参与保教活动后获得的身心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如幼儿通过幼儿园教学活动获得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的经验积累与成长变化,是结构性质量因素与过程性质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学者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集中关注过程性保教质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其中关注过程性保教质量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关注生活活动,而缺乏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关注。为此,本研究立足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结构性、过程性与结果性的三维内涵与要素,基于县域学前教育的现实场域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进行全面而翔实的调查,以期了解县域学前教育质量的现实状况,分析其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促进与维持其持续健康长效发展的机制模型。(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