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指出了人最基本的生活就是吃喝住行,生产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劳动被看作“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和“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其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起点,亦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基本性质的体现。思考: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指出了人最基本的生活就是吃喝住行,生产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劳动创造世界

马克思认为,构成人类赖以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关键要素之一正是人的劳动,而且这种劳动并不是抽象层面的劳动,而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最基本形式的“生产劳动”,这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作为人类最基本实践活动形式的劳动,它不再只是单纯地依靠人的感性活动,而是将感性活动转变为人的现实社会活动。马克思正式揭示了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并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劳动,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之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性超越。

2.劳动创造历史

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先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时时刻刻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劳动被看作“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和“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其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起点,亦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正是通过劳动来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发现了人类社会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由此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继而发现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而这正是马克思全面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理论准备。

3.劳动创造人本身

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不仅创造出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这是由于为了能够占有自然物质,人类必须使他身上的自然力——头、手臂、大腿以及其他器官动起来,而当人类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及人类本身。

4.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商品具有价值,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结晶。商品价值的大小或它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所含的社会实体量的大小,也就是说,取决于生产它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所以,各个商品的相对价值,是由耗费于、体现于、凝固于该商品中的相应的劳动数量或劳动量决定的。”可以看出,马克思非常强调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要生产出一个商品,就必须在这个商品上投入或耗费一定量的劳动。而我们如果承认某种商品具有价值,也就是承认在这种商品中有着一种体现了的、凝固了的或所谓结晶了的社会劳动。虽然当代社会的劳动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5.劳动形成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使人类获得了自己的本质,把自己与其他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人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属于人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马克思认为:“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也是发生在人身上的教育。教育既承载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一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承载着教育功能的劳动本身也使人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拓展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成长。

6.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最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人在德、智、体、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而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提高人全方面的劳动能力才能使人有能力适应工种的变化和创造出更多的劳动财富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在教育思想上特别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形式主要是指“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既适应了现代社会劳动形式的变化,又使得工人获得了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成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在马克思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基本性质的体现。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视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和重要途径。

8.劳动教育观: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

马克思对劳动及其劳动价值观的阐述能够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告诉我们劳动观、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通过劳动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不劳而获、少劳多得是可耻的;通过劳动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实现个人成长进步的阶梯,不愿劳动、不爱劳动则会阻碍个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不但包含着丰富的德、智、体、美等教育资源,而且劳动还是学生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最佳的汇合点。通过劳动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实现的唯一途径。(www.daowen.com)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能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他强调:“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因此,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思考:

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

2.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时代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链接

选择职业的正确心态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犯类似于只注重个人的功名利禄的错误是因为没有衡量职业的重大责任,只是在远处观察它,而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他指出了要把眼光放到“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即“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那么职校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呢?马克思指出,应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的职业。”这是选择职业的正确的心态。

案例分析

八十多岁的刘爷爷还每天坚持到庄稼地或菜地里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作。晚辈们担心他摔了碰了,不让去,他还不乐意,并且有自己的道理:“不劳动,人就废了。越劳动,越精神。”大家拗不过,也只得由着他。

刘爷爷亲戚的儿子陈某,22岁,没能考上大学,也不去外面工作,一米八几的个子,每天不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手机,就是在厕所里喂养一条小狗。亲戚说,这孩子管不了,死活不出去做事,家务更不愿意做,还嫌母亲做的饭难吃,不吃,饿了就点外卖。如果他主动找父母搭话,那最后的意图主要就是要钱。

分析:刘爷爷和陈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刘爷爷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勤劳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陈某则典型地反映了“啃老族”这个群体的生活面貌。当前“啃老”已经渐成一种社会现象,“啃老族”的种种行为也让社会尴尬。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目前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本该是创业、奋发、拼搏的一代,却变成享乐、处优、“啃老”的一代。惨痛的教训,值得痛定思痛。宠溺型家庭是培养“啃老族”的温床。“啃老族”的出现与劳动教育尤其是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有关。劳动教育的缺位让孩子缺乏生存技能。家庭教育的底线:向“啃老族”说“不”。

在对“啃老族”予以斥责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冷静思考一下,谁造就了“啃老族”?“啃老族”是教育缺憾的“报应”,实乃教育之痛。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非常迫切。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那就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思考:

1.请思考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缺失与啃老族的形成有哪些关联?

2.如何培养正确的劳动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