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于1949年4月至5月间到天津调查研究时,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深入机关、工厂、学校听取汇报,同干部、工人、职员、资本家等各方面人士座谈,做了多次报告和讲话。其中,对资本家曾讲到“剥削越多越好”等言词。这些讲法曾引起党内争议,也有不少人迷惑不解。实践证明,对这个问题,我们有个清醒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1.刘少奇讲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消除民族资本家存在的疑惧心理,尽快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
工业在当时国营经济成分中仅占34.7%,私营工商业还占着相当大的比重,恢复和发展生产,自然不容忽视私营企业。但是,当时在处理公私、劳资等关系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工人、店员误认为我们党允许分厂、分店,进行清算斗争。天津解放一个月内,曾发生过53次清算斗争。资本家脑子里有三怕:一怕清算,二怕共产党只管工人利益,三怕以后工人管不住,无法生产。因此,他们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甚至跑去香港。据天津统计,当时私营企业开工的不足30%。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扭转。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国家富强起来,是我们党的总方针和总原则。刘少奇天津之行的讲话精神,从实质而言,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2.资产阶级剥削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与奴隶主和地主阶级剥削相比,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阶级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联系。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在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有待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达不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就企图叫资本主义“绝种”,是违背历史规律的。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少奇明确指出,“关于剥削问题,这不是几个资本家可以负责的,剥削行为不是由意识决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整个社会制度问题。中国工人阶级还要忍受一个时期的剥削痛苦”。他还对民族资本家说:“你们有本事多开工厂多剥削一些工人,对国家人民都有利,大家赞成。你们当前与工人有很多共同利益。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是有功劳的。”[20]刘少奇之所以强调“不要怕资本主义的适当发展”,关键是政权已经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
3.“剥削越多越好”的讲法确有不妥之处。
刘少奇这种讲法,就思维方法而言确有片面性,容易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误解,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1]。当时,薄一波同志把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对他的讲话总的讲是肯定的,认为讲得好,只是觉得“剥削得越多越好”的话不一定这么讲。邓小平在七届四中全会上的发言中讲到刘少奇的“天津讲话”时,强调“虽然在讲话中个别词句有毛病,但主要是起了好作用的”。这里的“个别词句有毛病”,也是指“剥削越多越好”的讲法。薄一波同志说的刘少奇“在‘天津讲话’中讲到‘剥削’问题时走了‘火’”,也是指于此。现在看来,1949年7月23日,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阐述这个问题时讲得好。他说,为了工人阶级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以内的剥削”[22]。这里用的是“忍受”资本家“一定限度以内的剥削”,这种表达是比较确切恰当的。
刘少奇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论述,尽管在“个别言词方面有毛病”,但是从总体上分析,他是以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的,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发挥,对我们今天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注释】
[1]载《刘少奇经济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页。
[3]《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1、47、47页。
[4]《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1、47、47页。
[5]《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1、47、47页。
[6]《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1、47、47页。
[7]《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1、47、47页。(www.daowen.com)
[8]《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78、78、104、206页。
[9]《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78、78、104、206页。
[10]《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78、78、104、206页。
[11]《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78、78、104、206页。
[12]《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78、78、104、206页。
[13]《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78、78、104、206页。
[14]《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5页。
[15]《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16]《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0、39页。
[17]《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4页。
[18]《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0、39页。
[19]《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9页。
[2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2页。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3页。
[22]《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