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找出缺点、错误及其原因,最终要落实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上,否则,一切皆空。高调唱得比谁都响,好话说了一大篇,就是没有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具体办法及措施,只能是不务实际的“空头政论家”。刘少奇在总结1958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对于当前实际存在着的困难,应该有足够的估计,不正视困难,因而不努力克服困难,当然是不对的。困难从来吓不倒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认真地研究困难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集中一切力量去战胜困难。”[8]
总结经验教训,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这是刘少奇一贯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958年至1961年,由于盲目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由于“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全国经济陷入极度困难,人民生活缺吃少穿。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为了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总结经验、克服困难,1961年5月31日,党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刘少奇作了《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其克服的办法》的讲话。在讲话中,他分析了当时经济困难的形势。当时粮食很紧张,工业、学校等都没有办法多办,实际上是城里人跟农民争饭吃、争肉吃、争油吃、争鸡蛋吃、争棉花、争麻等等。很多东西被收购起来,农民很不高兴。“这样一来,就使工农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是很危险的。它对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我们的国家,甚至于我们的社会,能不能继续维持和发展下去,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9]他还明确指出,我们党在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造成当时困难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克服缺点错误、战胜困难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他说:“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中心的问题,就是要坚决缩短工业战线,延长农业战线和轻工业战线,压缩城市人口下乡。各位同志还可以想些其他的办法。解决了这些问题,再加上贯彻执行‘十二条’、‘六十条’,农业方面就可以好转。农业方面好转了,工业就可以好转,市场就可以好转。整个国家的情况好转了,就会出现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10]
1962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又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作了书面报告和口头发言。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形势,比较系统地总结了1958年以来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代表党中央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了发生“左”的错误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提出了1962年调整工作的十项任务。根据对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切合实际的分析,明确提出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反对分散主义,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他说:“要充分地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进一步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的领导,在全党范围内,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11]刘少奇的书面报告和口头讲话,对全党统一看法、加强党的领导、克服困难,全面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七千人大会”后,刘少奇依据中央精神亲自抓经济调整工作。1962年2月21日至23日,他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进一步分析形势,研究克服困难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会议首先听取了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关于1962年国家财政预算的汇报。这份报告没有把当时的财政困难如实反映出来,本来有50亿元的赤字,预算却按收支平衡来编写,收入和支出各定为300亿元。刘少奇听了汇报,对预算报告没如实揭露矛盾提出了严肃批评,指出,“你们搞的是假平衡赤字”,指示财贸办公室重新写报告,把财政赤字如实摆出来,同时提出要中央解决什么问题,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在这次会议上,陈云同志就当时的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发表了重要意见,刘少奇表示完全赞同,并对陈云同志说,光是你在这里说我们赞成还不行,建议召开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更充分地讲一讲,让参加国务院全体会议的同志都了解我们目前的经济情况,了解我们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以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根据刘少奇的建议,陈云同志于2月26日向国务院各部委党组全体成员作了《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这次会议的气氛非常活跃,陈云同志的讲话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拥护。会后,刘少奇又提出用中央的名义把陈云同志的讲话转发全国,并且对转发时中央批语的内容和写法讲了他的具体意见。批语草稿拟出后,他又亲自做了多处重要修改。经毛泽东同意,中央于3月18日全文转发了陈云同志的讲话。与此同时,刘少奇建议由陈云同志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主持经济调整工作。刘少奇对陈云同志说:“大家都同意你当,你就当,就我个人来说,全力支持你,支持到底。”[12]
“西楼会议”以后,在刘少奇、周恩来主持下,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克服困难,加快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1962年3月10日,做出了《关于切实加强银行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要求把货币发行权真正集中于中央,加强现金管理,严格结算纪律等。4月21日又做出了《关于严格控制财政管理的决定》,要求加强财政监督,严格财政纪律等。3月20日中央发出了关于严禁各地进行计划外工程的通知,要求正在建设的所有计划外工程一律停止施工,特别是楼、堂、馆、所,不论建设到什么程度,必须立即停止施工。4月25日国家计委向中央报送了1962年国民经济的调整计划,对原来的草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除了要求多增加一些日用工业品外,其他生产指标特别是重工业生产指标都调低了。对于基本建设规模也作了进一步压缩,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由原计划的60.7亿元缩减为46亿元,减少了将近1/4。
为了进一步讨论和落实1962年的计划调整方案,刘少奇于5月7日至11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局书记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确定了进一步调整的决策,以及应当采取的方针和措施。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们对当时的经济形势作了进一步分析,对1958年以来所犯的“左”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刘少奇尖锐地指出:“以后计划要这样定:计划定低一点,在执行中间超过计划;按短线来平衡,不要按长线来平衡,而且要留有余地,以便在执行中间超过计划。‘左’了这么多年,让我们‘右’一下吧。这个高指标的尾巴,一直还没有割掉,今年要把这个尾巴割掉才好。”[13]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以后,各地方、各部门迅速地贯彻会议精神,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深入展开,并很快取得了效果。1962年,农业总产值比1961年增长了6.2%,粮食产量增长了250亿斤;工业生产超额完成了调整后的计划,基本建设战线大大缩短;市场供应开始缓和,整个经济趋于稳定。到了1963年、1964年,全国经济情况继续好转。1965年继续调整一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历史证明,我们党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是得到全国人民拥护的。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党的集体智慧的成果,其中刘少奇作为当时党中央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和国家主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显示了他那高超的领导艺术。刘少奇说:“可以断言,只要认真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能够比较快地战胜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的时期。”[14]这就是说,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学习,是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不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来讲,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两次飞跃的过程,都离不开总结经验。人们的感性经验是认识的开端和基础,仅仅是零散的材料,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认真加以总结,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加工,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了理性认识以后,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再进行总结。只有这样反复实践,反复总结,才能逐步达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刘少奇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善于总结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注释】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1、421、421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1、421、421页。
[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1、421、421页。(www.daowen.com)
[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4~445、446、446页。
[5]《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4~445、446、446页。
[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4~445、446、446页。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1~422页。
[8]《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9、336、341页。
[9]《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9、336、341页。
[10]《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9、336、341页。
[1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3页。
[12]转引自《刘少奇研究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01页。
[1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4、359页。
[1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4、3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