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的关键要点

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的关键要点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少奇在调查中十分注意细心观察,独立思考,透过虚假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经他深入调查,发现天华大队1960年粮食实际产量只有72万斤,为了保住“红旗”,大队干部竟然弄虚作假,虚报48万斤。就是这样,刘少奇在社会调查中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弄清了许多事情的真相,为解决农村问题,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打下了基础。

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的关键要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实践中形成政策,用实践去检验政策,要真正到群众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这是刘少奇在湖南调查时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1961年4月去湖南蹲点调查时,本来他手头带着《农业六十条》,但他一再告诫调查组“不能够抱着成见去搞调查研究。抱着成见去搞调查研究是很不好的,是认识不了客观实际的”[10]。他强调要用群众的实践检验《农业六十条》的可行性,从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还说,《农业六十条》是个草案,还没有定,这次中央同志下来是问问社员群众的意见,大家要讲心里话。他这种不带主观框框调查的科学态度,集中反映在对待公共食堂的问题上。《农业六十条》上写了公共食堂应该积极办好,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刘少奇没有从这个框框出发,而是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对办公共食堂的真实想法。经他发动群众,深入了解,发现对办食堂的意见很不一致。大队干部们(主要是支部书记和队长)认为,有优越性,好处很多,要办,并说“都退了,我也不退”,“谁退食堂,不给谁自留地”;有的认为,食堂办大了不好,可以办小一点;多数农民群众认为办食堂没有好处,强烈要求不要办食堂。他们说,把食堂再办下去,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要家破人亡,人死路绝。刘少奇经过走家串户,深入了解,他发现所谓公共食堂节约劳力、解放了妇女等优越性,与实际情况是大相径庭的。如天华大队就有90%的人要求退出食堂。刘少奇从实际出发,得出了与《农业六十条》根本不同的结论,并根据群众的意见,解散了天华、花明楼两地的公共食堂。接着长沙宁乡两县以至湖南全省相继照办。刘少奇把《农业六十条》放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听取意见,弄清了农民群众对办食堂的真正意愿,这就为我们党制定正确解决公共食堂问题的政策打下了基础。如果他带着“积极办好”食堂的先入之见,那么这次蹲点调查就只能在缩小食堂规模、加强管理措施等问题上转圈圈,只能缓解情况的恶化,而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纠正这一严重错误。(www.daowen.com)

刘少奇在调查中十分注意细心观察,独立思考,透过虚假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他一再告诫调查组成员注意群众的情绪,如你提出一个问题,群众“是鼓着眼睛,还是眯着眼睛,是笑脸,还是哭脸,是昂着头,还是低着头”,所有这些表情都要注意细心观察。这样,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和观察,终于透过虚假的现象,弄清了许多事情的真实情况。在通往宁乡的沙石公路上,他细心观察,感慨万千:离开家乡近40年,故乡山野竟陌生难认。按季节应是青山堆翠、花红柳绿了,可眼下,四面山头光秃秃,田垄里,红花草子稀疏,不知名的野草却长得很高。看到村庄住房拆得七零八落,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当汽车驶到王家湾时,看到一处挂着“宁乡县东湖塘人民公社万头猪场”的牌子,他下车察看,发现里面没有几头猪。为了弄清情况,他在猪场的饲料房里住了下来。工作人员架床时,他又发现找不到铺床板的稻草。盛产水稻江南为何找不到稻草?他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走到屋后山坡,他发现一堆已经风干的人粪,撩开观察,粪便不臭,是没有吃粮食的粪便!“农民吃饭已经成了问题。”[11]当刘少奇再深入调查时,他又发现不仅许多田园荒芜,还有许多挖野菜的孩子,这使他忧心如焚。这一带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为什么生产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过去他从《家乡快讯》上看到,说家乡放了亩产6500斤的高产卫星,他当然不相信,但与现实竟有这么大的距离却未曾料到。后来他又去天华大队调查。从材料上看,天华大队的生产搞得好,群众生活不错,退赔工作也是先进。从统计数字看,1960年全大队1324亩地,产粮120万斤。除去国家征购32万斤,还余88万斤,按全大队1186人计算,人均应有粮食742斤。可是,刘少奇从不少社员患水肿病、小孩得干瘦病、妇女不来月经等观象中,感到这面“红旗”存在严重的问题。经他深入调查,发现天华大队1960年粮食实际产量只有72万斤,为了保住“红旗”,大队干部竟然弄虚作假,虚报48万斤。就是这样,刘少奇在社会调查中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弄清了许多事情的真相,为解决农村问题,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