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认为,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掌握一切真实情况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毛泽东所说的调查研究,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做指导,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获取真实材料,经过分析和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指导我们行动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再三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严格遵守,而且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早在1956年,他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向全党提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应当大大加强对于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2],养成“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作风”[3]。他认为,要想决定的政策符合实际,反映客观规律,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难以办到的。主观片面性总是来自于不调查研究实际情况。
毛泽东曾说,假使你对某个问题不懂得,不知道怎么办好,你就走出去,走出去调查。如果你对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调查清楚了,就等于解决了问题。刘少奇对毛泽东的这些教导十分重视。1964年4月,他在湖南调研时,反复对各级干部说,我们要按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这个调查很重要,非调查不可,不调查就不能解决问题”。[4]我们做调查是为了认识世界,了解事物的真相,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人的主观世界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是很不容易的。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要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才可对客观实际认识清楚。作为领导干部,要获得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深入基层蹲点,不能光是靠听汇报、看简报来进行领导,来下决心、发指示,也不能靠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是谈一谈,吃一顿是不能得到正确认识的。1958年“大跃进”中发生那么多错误,没能及时发现,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干部没有下去蹲点。什么亩产七千斤,只要一下去蹲点就会发现是假的。刘少奇批评有的领导干部,生病也生得,学习也学得,甚至于死也死得,唯独蹲点蹲不得,这是为什么?怕困难,怕吃苦,这是共产党的性质所不容许的。他还明确指出,调查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了解中央已经实行的政策是否正确;二是了解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三是发现脑子里还没有考虑过的新问题。”[5](www.daowen.com)
刘少奇不仅主张先调查研究,后决定政策,而且身体力行。新中国建立后的十七年间,他每年差不多都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工厂、矿区、林区、农村、城市街道居民中间进行调查。每一次发现重要问题,都立即写出意见,用电报或者派专人报告党中央和毛泽东。特别是1961年4—5月间,他率领中央调查组到湖南进行了44天的视察工作和蹲点调查,在我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调查,他在农村住了32天,看到了农民深受“左”倾冒进、急躁浮夸、刮共产风之害,并及时地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调查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关心农民的疾苦,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意见。通过这次调查,他对国民经济困难的形势和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迫切性有了正确的认识。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七千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会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书面报告和讲话,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分析了几年来工作中的主要缺点和错误,做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正确决策。事实上,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按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提出的方针贯彻执行,1963年全国工农业生产开始回升,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5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国民经济全面好转,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这是刘少奇通过调查研究,集中全党同志的正确意见和智慧,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