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少奇哲学思想:共同与亲属同艰共苦

刘少奇哲学思想:共同与亲属同艰共苦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刘少奇首先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儿子。他把自己看作人民中的一员,同时要求亲属也这样做。刘少奇以沉痛的心情握着他姐姐的手说:“姐姐,现在是暂时困难时期,你难过,大家都难过,要和社员同艰共苦。”[9]刘少奇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严,一直让他们与群众在一起,在斗争的风雨中成长,把他们交给人民。刘少奇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民的好儿女。

刘少奇哲学思想:共同与亲属同艰共苦

刘少奇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一个。9岁时,父亲病故,全家都很疼爱他,尤其是母亲,对他格外疼爱。但是,刘少奇首先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儿子。他最自豪的就是能做人民的好儿子。他曾说:“对领导干部来说,最大的报酬是人民的信任。”[4]对于这种信任,他感到骄傲,但从不滥用这种信任,从不滥用党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力。他把自己看作人民中的一员,同时要求亲属也这样做。

1920年,22岁的刘少奇离家到上海学俄文,准备赴莫斯科学习革命经验。母亲不让他走,怕以后见不着了。刘少奇安慰母亲说:“我离开祖国远行,离开母亲,是为了祖国,也是为了母亲啊!”1925年,他被军阀赵恒惕释放后,母亲说什么也不让他走了,跪下来哀求说:“再别干这种事了,太危险了!”刘少奇温柔而又坚定地说:“别的事,我都可以答应你,唯独这件事,不行!”[5]以后,刘少奇到了广州,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领导全国工人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刘少奇还曾把他母亲接到城里,专门找人给她画了一张像,一直带在身边。这张像至今还被王光美同志保留着。在当时封建礼教还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一个孝顺的儿子要抗住母亲的下跪,需要多大的革命坚定性啊!

刘少奇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跟他关系不错。土改以后,因为要自食其力,她颇感困难,不免有抱怨情绪。有一次她写信给刘少奇:“我在塘边,一边打水一边想,我弟弟在北京做大官,可是我在这里打水……”刘少奇回信说:“我看到你的信,知道你在打水,在劳动,靠劳动生活,我感到光荣。如果我姐姐还在继续靠剥削生活,我会感到羞耻的……”[6]本来,只要刘少奇稍一援手,就可以帮他姐姐很大的忙,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积极支持自己的姐姐做一名劳动者。1961年,刘少奇回湖南家乡调研时,去看望自己的亲姐姐,并亲热地说:“姐姐,我看你来了!”姐姐眼力不太好,看清是自己的亲弟弟后,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心直口快的外甥女插话说:“舅舅,想起父亲就难过,吃糠粑粑,屙尿不出来,闭死了……”刘少奇沉思片刻,反问外甥女:“你们食堂死了几个人?”外甥女说:“这两个月就死了11人。”这时,刘少奇的姐姐哀求说:“老弟呀!你在中央做事,要给人家饭吃!”刘少奇陷入了沉痛的深思,内疚地说:“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苦了人民。”[7]并问他姐姐:“你现在吃多少呀?”他姐姐哭啼着说:“每餐老秤2两米,一天吃13两米才够咧。一餐不饱,餐餐不饱啊!”在这之前,随行人员代表刘少奇给他姐姐送交了礼物:5斤大米,2斤饼干,2斤糖果,9只咸蛋,1瓶猪油。刘少奇告诉他姐姐说:“那点米你一餐加一点吧!”他姐姐拉着刘少奇的手说:“老弟呀,我加完了,到哪里找你啊!”刘少奇以沉痛的心情握着他姐姐的手说:“姐姐,现在是暂时困难时期,你难过,大家都难过,要和社员同艰共苦。”[8]刘少奇在湖南家乡调研时,向故乡人民和他的亲属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里是我的故乡,省、县、社对这里可能有照顾,照顾多了不好,不照顾也可以搞好嘛,要靠自己努力。大家努力,事情就可以搞好,千万不能用我家乡的名义要求别人照顾。这里还有我的亲属,也不要因为我的关系特别照顾他们。”[9]

刘少奇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严,一直让他们与群众在一起,在斗争的风雨中成长,把他们交给人民。在出生入死的革命年代里,何宝珍烈士被捕就义,允斌、爱琴、允若三个孩子流落在外,一个当了小长工,一个沦为童养媳,一个做了小学徒和报童,饱饮苦水。1938年和1946年,周恩来、叶剑英在武汉、南京先后把他们找回延安。后来,刘少奇说:“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的,只有全国人民的孩子都幸福了,我们的孩子才能幸福。”[10](www.daowen.com)

刘允若是刘少奇的第二个儿子,很聪明,原先对文学较为爱好,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也较扎实。可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不久,组织上根据国家的需要,安排他去苏联学习飞机无线电仪表。开始他学得很好,学业成绩多数五分。过了一个时期,他感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加上别的原因,与同学的关系也搞得不够融洽了。这时,他闹着要留级和转学,以达到改学另外的专业和不再与那些同学打交道的目的。当时,党组织认为他年轻,想问题简单,就教育他,改变他的错误想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帮助和教育,刘允若不仅思想上不转变,坚持个人意见,还接连给他父亲写了几封信,申诉他的“理由”,希望得到刘少奇的同情和支持,替他说几句话,把事情按照他的意愿解决算了。可是,刘少奇并不赞同他的观点,接连给刘允若写了三封信,教育他应彻底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和批评。刘少奇把刘允若的来信转交给了驻苏大使馆党组织,并给大使馆党组织写了一封长信,请党组织对刘允若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严肃的批评和处理。信中明确讲:“我看,刘允若是有严重的个人主义的”,并说:“如果他转学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而他又不愿继续学习他现在学的专业,那就请大使馆党组织考虑是否令其退学回国的问题。”[11]刘允若毕竟是党的儿子,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在他父亲的帮助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在行动中认真地改正了。他愉快地服从了党的安排,仍攻读飞机制造专业,发奋用功。哥哥刘允斌留苏时是研究生,并获得副博士学位。他们回国后,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但令人痛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竟被林彪、江青之流残酷地折磨死了。

刘少奇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民的好儿女。三年困难时期,他坚持让孩子们在学校吃住。他对王光美同志说:“人民吃不饱,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等到他们为人民办事的时候,将会更好地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再不要让人民吃不饱饭。”[12]1967年初,刘少奇受到林彪、江青一伙残酷的打击迫害,他的孩子们也横遭株连。过去,刘少奇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听党的话,时刻与群众在一起,认真学习,积极投身革命。刘少奇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形象是崇高的,而今成了“革命的对象”,这使未成年的孩子不知如何去认识。但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父母不是反革命,所以一直留在刘少奇身边。也正因如此,对孩子们的压力和打击也就更大些。一天,刘少奇的两个孩子平平和亭亭被勒令到学校去接受“阶级教育”,王光美同志心里很难过,走进他们的屋子,像过去一样拉开书桌抽屉,翻开平平的一本日记。日记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天真稚气和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也有受到无情打击后的悲观失望。平平日记里有这样几句话:“亲爱的爸爸妈妈呀,你们为什么要生我?我本来根本就不该到这个世界上来。”日记里虽然没有流露出对父母的任何谴责之意,但孩子们因受折磨而产生的痛苦之心是可想而知的。王光美同志怀着心如刀绞的痛苦心情,把平平的日记本拿给刘少奇看。第二天,刘少奇把平平、源源、亭亭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人民现在认为我没有把他们交给的工作做好,他们生气,对你们也有过火行动。你们要千方百计地理解群众,决不能有任何对立情绪,要经得住委屈。”“年轻人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你们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在群众中活下去,要在各种锻炼中成长。你们要记住,爸爸是个无产者,你们也一定要做个无产者。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只要你们在人民中好好学习,好好劳动,他们会了解你们,爱护你们的。人民最终会信任你们,人民会做你们的父母。”[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