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普通劳动者,没有任何特权,都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同甘共苦。”[44]刘少奇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50年代初,他特地从湖南老家找了几个农民担任他的通讯员,要他们每年给他写一两封信,如实反映情况,只要是为大家、为集体的事,他一定回信。他还几次同家乡的干部和群众说过:“如果信寄不到,可以直接到北京来。为了群众的事到北京来,路费归我负担。”[45]刘少奇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把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1961年5月,他回到了阔别数十年的家乡炭子冲大队,住在他出生的那间房子里。他看到由于“五风”的破坏,社员的房子被拆了,许多人居住困难,他就提出把旧居的房子让出来给社员住,纪念馆不要办了,把屋子里的桌子、凳子、锅灶、仓库统统交给社员去用。他还指着房里的楼板说,把这些楼板都拆下来,拿去替没有门的人家做门。在这里住的至少可以住上十年、二十年,等他们有了房子,而且比这个房子更好的时候,愿意搬再搬,任何人不许赶他们走。有的社员就搬进了他的旧居,感谢他的深情厚谊。有的社员租借房子住,怕住不安身,他就要社队干部出面,帮助社员租借屋子。当时社队正在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搞退赔,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取信于民,他要大家把账一户一户的清,赔清之后,立块碑,或者写个大单子,用镜框镶起来挂在公社里。他说,不这样搞,老百姓下不得地。这次教训很深刻,子子孙孙要传下去,以后再不犯这个错误。他每到一个地方,看到群众有困难,都尽量给予帮助,看到有损群众的事都提出批评。1961年4月10日,他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旧居后回长沙的途中,在一处下车去看望社员,走到一个木匠家里,知道这个木匠的老母亲病在床上,便进屋去看她,并要随行的医生给老太太看病。这个木匠开始不知道谁来了,还在干他的活。这时抬头看看客人,又看看贴在墙上的领袖像,激动地说:“哎呀,刘主席呀,是你老人家到了我屋里,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呀!”[46]
刘少奇曾讲:“我们的一切,都依靠于、决定于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动,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费力不讨好。”[47]这是说,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的一切纲领与政策,不论是怎样正确,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直接的拥护和坚持到底的斗争,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刘少奇总是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持正确的方针政策只能从群众中来,也要通过群众去贯彻。1961年4月,我们党在拟定《农业六十条》时,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做出决策。这时,刘少奇深入到长沙县天华大队,就公共食堂、供给制、粮食、房屋、山林、社员家庭副业、自留地、商业、集市贸易等问题,找基层干部和社员反复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中央制定大政方针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刘少奇很欣赏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认为古人能做,难道共产党人还办不到吗?1959年4月,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选举的当天,他回家时工作人员和家人都跑出来迎接他,同他握手,表示祝贺。但他只是向大家点了点头,表情严肃,脸上没一点笑容。按理,担任了一个伟大国家的元首,高兴一下,笑一笑总是应该的。他为什么不笑一笑呢?当时,农村情况不好,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已开始发生困难,国际上反华喧嚣日益加剧,他是受命于危难之中。他正在担起多么重的担子呀!他怎么能开怀地笑呢?他平时曾说:“人民信任你,你就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给你多大的权力,你要负多大的责任”。[48]1961年他在湖南家乡蹲点调查时,发现老百姓吃、穿、住都有极大的困难,心情沉痛,百感交集,他内疚地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和住房问题。人民受了这么多苦,要为他们分忧啊!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49]
刘少奇相信群众,不仅仅是事事向干部和群众请教,还表现在对干部和群众的错误思想直率地提出批评,讲明道理。在一次谈话中,一些售货员、保育员、护士反映说,有许多同志不安心这些行业工作。刘少奇讲,现在大家都愿意当工人,不愿意干你们这一行,认为是侍候人,低人一等。我看不出有什么道理。照这个说法,矿工就是侍候石头,钳工就是侍候铁块,车工是侍候机器,农民是侍候土地庄稼,科学家成了侍候星星、老鼠、试管或书本,这不算低人一等,为什么单单侍候人就低人一等呢?我看还是侍候人比侍候物更不简单,而且更有前途。因为将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侍候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机器代替,唯独侍候人不能完全用机器代替。带孩子、照顾人、教育学生,永远需要人,而且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些职业。这方面的学问也会越来越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出更了不起的成就。他还说:“我跟你们一样,也是侍候人的,只不过可能侍候得更多一些。其实,我们大家都是侍候人的,每个人又都受别人侍候,这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我看不出能有什么比培养人才,或使别人感到幸福愉快更高兴的事。”[50]
刘少奇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他的心总是向着人民。他反复教育我们的党员和干部说,共产党要得民心,民心向背是党和国家兴衰的标志。他的这一认识至死未变。1967年5月,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开展对刘少奇等“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4月至8月,中央文革小组唆使一伙人多次在中南海内组织批斗刘少奇。9月13日,王光美同志被捕入狱,他们的子女也被赶出家门到各自的学校接受批判审查。与此同时,林彪、江青之流加紧从精神和肉体两方面对刘少奇本人进行摧残。这时,刘少奇意识到,自己被打倒已成定局,他的一切申辩都将无济于事,他只有寄希望于历史和人民。1967年7月18日,他对王光美同志说了最后一句话:“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51]他坚信历史和人民对自己会给出公正的结论,他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045、1045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045、1045页。
[3]《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3页。
[4]《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3、343、344页。
[5]《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3、343、344页。
[6]《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3、343、344页。
[7]《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397、397、397页。
[8]《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397、397、397页。
[9]《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397、397、397页。
[10]《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397、397、397页。
[11]《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5页。
[12]《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6、347页。
[13]《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6、347页。
[14]《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8、354页。
[15]《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8、354页。
[16]《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0~391、349、349~350、350页。
[17]《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0~391、349、349~350、350页。
[18]《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0~391、349、349~350、350页。
[19]《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0~391、349、349~350、350页。
[20]《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0、352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6页。
[22]《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0、352页。
[23]《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3、354页。(www.daowen.com)
[24]《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3、354页。
[25]《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5、356、356、356~357、357~358页。
[26]《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5、356、356、356~357、357~358页。
[27]《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5、356、356、356~357、357~358页。
[28]《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5、356、356、356~357、357~358页。
[29]《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5、356、356、356~357、357~358页。
[30]《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6、400~401页。
[3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6、400~401页。
[3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7、400~401、404、404、403、405页。
[3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7、400~401、404、404、403、405页。
[3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7、400~401、404、404、403、405页。
[35]《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7、400~401、404、404、403、405页。
[3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7、400~401、404、404、403、405页。
[3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7、400~401、404、404、403、405页。
[38]《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5~406、406、404~405、401页。
[39]《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5~406、406、404~405、401页。
[40]《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5~406、406、404~405、401页。
[4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5~406、406、404~405、401页。
[4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401、401页。
[4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401、401页。
[4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401、401页。
[45]转引自《缅怀刘少奇》,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56页。
[46]转引自《怀念刘少奇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5页。
[47]《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1页。
[48]转引自《缅怀刘少奇》,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61页。
[49]转引自《党史月刊》(湖南),1989年增刊,第6页。
[50]转引自《缅怀刘少奇》,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61、456页。
[51]转引自《缅怀刘少奇》,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61、45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