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

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少奇对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只有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事业,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15]刘少奇关于发展文化建设事业,“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

刘少奇对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众所周知,旧中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不仅经济破烂不堪,文化建设事业也极其落后。刘少奇为了尽快地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从实际出发,以极大的注意力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发展文化建设事业的道路。

国内外历史的发展证明,发展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关键。文化建设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所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文化建设事业必须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更加迫切需要科技、文化知识,更加需要大批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一定科学技术专长的建设人才。只有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事业,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科学文化愈落后的国家,发展文化建设事业的要求就愈迫切。

但是,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过分分散资金也会拖经济建设的后腿。经济底子愈薄弱的国家,这方面的矛盾愈突出。所以,1962年1月,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既要考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又不能超过实际的可能性,不能要求过多过急。”[15]刘少奇关于发展文化建设事业,“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们的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怎样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呢?刘少奇认为,“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16]。他从调查研究、分析国情、总结群众经验入手,明确指出中国的特点是人多、贫困、生活水平低,科学技术水平低、人多劳动力够用。这个特点告诉我们,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迫切需要发展文化建设事业,要办很多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他说:“我们国家不怕知识分子多,不怕学校多,而怕学校太少了。”[17]他还说,学生中间、青年中间,强烈地要求升学,要求多读书。“我看,这个要求是正当的,国家应该想法子,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升学要求。”[18]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还很贫穷,经济财源不足,发展文化建设事业,办很多学校,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还有不少家庭不能供给所有的子女都读完中学大学。这就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

怎样解决经费不足的矛盾呢?刘少奇在分析中国的国情,总结群众经验和历史经验,并注意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在国家办学的同时,依靠群众,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四种办法:(1)由群众民办学校。(2)提倡学生勤工俭学。勤工俭学要坚持自愿原则、课余原则、量力性原则。刘少奇认为,勤工俭学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赴法勤工俭学的光荣传统,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学习费用困难和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19],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增进勤奋好学的精神。(3)倡导半工(农)半读,实行社会主义的两种教育制度。刘少奇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他青年时期曾在保定育德中学上过一年半工半读学校,一年里学了打铁、翻砂、钳工车工等工种,还学了法语,“书也读了,身体也很好,还能赚钱”[20]。他还说:“这是采用群众路线,多快好省地培养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一种方法。”[21]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大量有文化的技术工人、技术员、大学毕业生。(4)开办夜校、业余学校和函授学校等。刘少奇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具体办法得到了党中央、毛泽东的肯定和支持。从1958年到1961年,毛泽东在几次讲话和书信中,都肯定了半工半读是“好事情”。刘少奇倡导的文化教育思想,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对我们今天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建设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十几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大力改革单一的中学结构,恢复和发展了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发展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和职工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电视大学、夜大学等也都广泛展开。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正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以多种形式发展着,各种类型的勤工俭学活动正在实践中大力发展,半工半读在中等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中也得到展开。各种类型的民办中学、民办大学也正在发展之中,甚至于各种类型的民办的或私人办的科研机构、文化团体、电影公司、文化艺术剧团等,都正在中国这场伟大的改革浪潮中发展着。可以说,刘少奇的文化建设的思想,正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重放光芒!

【注释】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82、240、82页。

[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82、240、82页。

[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82、240、82页。

[5]《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82、240、82页。

[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1、193页。

[8]《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1、193页。(www.daowen.com)

[9]《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396、398页。

[10]《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396、398页。

[11]《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396、398页。

[1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240、240页。

[1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240、240页。

[1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240、240页。

[15]《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3、50页。

[1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3、50页。

[1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323、314、324、326页。

[18]《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323、314、324、326页。

[19]《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323、314、324、326页。

[20]《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323、314、324、326页。

[2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323、314、324、3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