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少奇哲学思想:国情是革命建设根据

刘少奇哲学思想:国情是革命建设根据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贯重视对中国实际国情问题的研究,并深刻地认识到,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实际国情,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根据。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刘少奇哲学思想:国情是革命建设根据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贯重视对中国实际国情问题的研究,并深刻地认识到,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实际国情,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根据。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针对党内关于经济政策的糊涂思想,分析了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他指出,中国近代工业和农业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们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2]并强调指出:“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3]刘少奇对毛泽东这一科学论断极为赞同。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刘少奇也是多次强调,搞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并做了大量的论述。

早在1949年6月,刘少奇在《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一文中,就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当时的实际国情,即当时的经济状况。他指出:“我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比东北要落后得多。”[4]在当时,搞经济建设对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本身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准备。我们的干部还不熟悉经济工作,特别是不会经商。关于中国经济的确实材料,我们也还没有”[5]。到了1950年,刘少奇又在《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文中,明确指出,直到现在,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比较起来,还是很低的。中国的劳动人民还很穷困,他们迫切地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过上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他强调指出:“这是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最大的要求和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力求实现的最基本的任务。”[6]刘少奇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对中国实际国情的分析和判断,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正确的。(www.daowen.com)

大家知道,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旧中国留给我们的近代化的机器工业、运输业和农业很少,在国民经济中,百分之九十左右还是手工业和个体农业,在运输业中,也绝大部分是人畜力和木船运输。和机器工业比较起来,它们的生产力很低,耗费劳动力很大,不能生产出大量的物质资料来供人民享受。另外,中国劳动人民深受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地主、官僚、买办阶级的长期统治。他们无限制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欺侮和压迫中国人民,并造成长期的战争,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压制和毁坏了已经很低的中国的生产力。“这样,就不能不使中国的劳动人民更加陷于穷困和饥寒生活的深渊。”[7]而且,旧中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很不平衡,现代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半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了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经济十分落后;幅员辽阔的农村,小商品经济与半自然经济占着绝对的优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极端的不平衡。我们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极度贫穷,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极端的不平衡和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它所需要的时间,将比“各人民民主国家长得多”[8]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是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国情,这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现实状况、自然环境、人口、科技文化水平、生产力状况以及社会制度诸方面的因素和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所谓经济规律,也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运动规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是潜藏在国情内部的东西。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除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外,还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特殊经济规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重视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特别注重研究由中国国情决定的特殊的经济发展规律。他们在领导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工农业方面,没有机械地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了中国自己的道路。1962年1月,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在总结了我们党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9]。刘少奇的这些思想,对我们认识在一个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