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十分讲究斗争策略,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为了争取和团结更多的力量,他坚决反对“一切不合作”的关门主义,主张向那些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同盟者作必要的让步和妥协。这里讲的让步和妥协,一是指退让具有暂时性,今天的退让是为了明天的进攻;二是退让具有局部性,在此处的退让意味着在别处的进攻。
刘少奇在分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指出,我们党在西安所作的某种限度的退让,“是向日本、亲日派以及反共顽固分子政治上的严重进攻”;局部的让步换来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向前进了一大步”。[13]可见,刘少奇讲的不是无原则的让步,而是把让步和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积极的、革命的让步。那种无原则的让步,是只讲退让,不讲进攻,走向另一个极端,失去了革命的大方向,导致革命遭受损失,甚至失败。(www.daowen.com)
抗战前夕,刘少奇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所谓的让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分析了宋哲元的政治态度后,认为他在降日问题上还在动摇中,于是把“打倒卖国贼宋哲元”的口号,改变为“拥护宋委员长抗日”的口号。宋哲元看到学生写的这种口号的传单后,即指派当时的北平市长秦德纯向群众讲话,表示了对群众运动的支持。我们党在口号上所作的妥协,使群众运动获得了合法发展的条件。刘少奇认为,那种绝对不妥协,绝不让步,什么都要打倒,实际上是什么都打不倒,结果是把可能同我们合作的同盟者推到敌人那边去。列宁曾说:“不学会正确的进攻和正确的退却,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4]毛泽东也说:“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15]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坚持运用这种革命的辩证法,同形形色色的“直线理论”作斗争,在革命形势需要的时候,正确地提出妥协和退让的策略,引导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