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所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自然的人,人具有自然性。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从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从事生产活动。这就又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别开来,对立起来,使人成为自然界的改造者。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21]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又是社会的人,人具有社会性。刘少奇认为,人一方面受自然界的支配(靠天吃饭),同时又受社会的支配,这就养成人之存在的二重性,即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但是,区别人与其他动物,主要的是人有思想,能改造世界,能进行生产,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所以,只有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犯错误。不能想象其他动物也能犯错误。因为,社会生产活动把人与自然界区别开来和联系起来,形成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运动。这正如刘少奇所指出,人要去了解客观自然发展的规律,在了解客观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客观与主观之间的矛盾。在实践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与主观常常落后于客观,就是人类不免犯错误的基本原因”[22]。
刘少奇认为,错误既然是人犯错误,那么,犯错误的原因就应进一步从主观方面,从主观对于客观的矛盾关系上去说明。具体来说,一是由于人的认识上的错误,二是由于人的立场上的错误。在认识方面,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背离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在立场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态度和由此而采用的错误方法。由于不认识规律而犯了错误,叫作认识上的错误。认识了规律,但为了个人的或一小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特别是出于阶级的偏见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立场上的错误。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地说,剥削阶级,特别是走向反动的剥削阶级,出于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性,总是歪曲历史,“阻止社会进化和人类历史进化”,这是明显的立场上的错误,刘少奇称之为“绝对错误”。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历史的局限性,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劳动人民,“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有全面的认识,这里面难免也有立场上的错误”。[23]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主观常常落后于客观,这是“人类不免犯错误的基本原因”。其中,认识上的错误是人所共有的,而立场上的错误则因阶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所犯错误的性质也有区别。在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才能正确发挥“主观对客观矛盾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实践证明,处理社会问题或解决社会矛盾,绝不能离开立场,“舍弃立场就是忘掉自己。所以,处理矛盾,要看我们的地位(立场)而来确定我们的方针”[24]。刘少奇对人为什么犯错误的这种理论分析,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版,第111页。
[2]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版,第107页。
[3]见1969年11月7日《文汇报》。
[4]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8日。
[5]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8日。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1页。
[7]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版,第406页。
[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6页。
[9]见1969年11月7日《文汇报》。
[10]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
[11]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www.daowen.com)
[12]《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7页。
[1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4、96、96页。
[1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4、96、96页。
[15]《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4、96、96页。
[1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2页。
[17]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
[18]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
[19]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
[20]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22]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
[23]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
[24]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941年10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