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少奇哲学思想:独特两类矛盾学说

刘少奇哲学思想:独特两类矛盾学说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少奇哲学思想的第四个特征是他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诸多论述中所集中体现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两类矛盾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个报告是刘少奇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重要标志。[13]这就使两类矛盾学说更加完善和准确。刘少奇认为,首先是认识矛盾的性质,在严格地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础上,采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刘少奇哲学思想:独特两类矛盾学说

刘少奇哲学思想的第四个特征是他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诸多论述中所集中体现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他认为,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作指导,科学地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居于社会生活中主要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最终消灭,而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正处在消灭阶级的过程中。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作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矛盾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们并没有留下完满的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两类矛盾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刘少奇对两类矛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早在1949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刘少奇在一次党内报告中使用了“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的提法。他认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有它的外部矛盾与内部矛盾,有它的外部斗争与内部斗争。所谓外部矛盾与外部斗争,就是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所谓内部矛盾与内部斗争,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内部各阶级间、党派间的矛盾与斗争。这个报告是刘少奇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重要标志。

1951年,刘少奇在《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文中,就国营工厂内部的两类矛盾问题做了较前更明确的论述。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类矛盾问题已成为理论战线和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1957年初,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地系统地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稍后,刘少奇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更明确地提出了“现在人民内部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的矛盾”[12]的观点,并指出:“当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13]这就使两类矛盾学说更加完善和准确。(www.daowen.com)

如何正确地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各种矛盾呢?刘少奇认为,首先是认识矛盾的性质,在严格地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础上,采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敌对性的矛盾,“就要强调斗争”。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强制的办法、压服的办法。为了缩小打击面,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处理非对抗性矛盾的办法来解决对抗性的矛盾。如果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就不采取斗争的办法,而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就要“用和风细雨的办法,要用小民主的办法”来解决[14]。同时,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还要辅以社会主义法制。刘少奇说:“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国家也是教育机关。要把人民教育成共产主义者,不光是靠学校教育。”[15]政法机关“对敌人是专政机关,对人民来说,要成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关”,“也有教育人民、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任务”。[16]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刘少奇还认为,事情是复杂的,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对抗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矛盾转化了,处理的方针和方法也要随之转化;否则,在根本立场和方针上就要犯严重错误。可见,刘少奇关于两类矛盾的理论,是对毛泽东关于“两类矛盾”理论的发挥、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处理社会现实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