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授业研究:君子之教对君子与小人之别的影响

孔子授业研究:君子之教对君子与小人之别的影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明孔子此语不只是对子夏的期待,其授业所实施的,正是君子之教。“君子”,原表示个人身份与在社会中的地位。孔子实施的君子之教,表现为:1.明君子与小人之别:在《论语》中,有18章专谈君子与小人之别。主要就个人追求、自我认识及日常言行举止划清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界限。它并非是单以君子为话题的说教,而属于德行之教。

孔子授业研究:君子之教对君子与小人之别的影响

孔子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在《论语》中有83章提到“君子”或“小人”。可见,君子为孔门授业中经常议论的话题。表明孔子此语不只是对子夏的期待,其授业所实施的,正是君子之教。

“君子”,原表示个人身份与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孔子所处时代,“君子”开始演变为伦理概念。个人成为君子,不仅受到尊重,而且有此资质,从政的机会较多。唯其如此,有志于修习君子之道的人们,才拜在孔子门下进德修业,以图进取,孔子志在倡导仁政和君子之风,期待从政者懂得君子之道,并成为君子,故使其授业成为君子之教。

孔子实施的君子之教,表现为:

1.明君子与小人之别:在《论语》中,有18章专谈君子与小人之别。主要就个人追求、自我认识及日常言行举止划清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界限。

2.按照君子标准,衡量先人,衡量弟子的价值追求与日常言行,贬抑个别弟子的小人习气,表彰弟子中的君子。

能不能说孔子授业以造就君子为培养目标呢?所谓培养目标,未必是孔子所能想得到的问题。

孔子常谈君子与小人之别,主要为了使弟子划清君子与小人的界限。其实,在人群中,并不是“非君子即小人”,“非小人即君子”。为数更多的,则是既未达到君子标准,又算不上是小人的普通人。孔子无意对普通人说三道四。不过,依他之见,个人有合乎君子要求的言行,同成为君子,并不是一回事。“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表示君子至为难得。甚至自认:“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基于这种见识,他怎么可能把造就君子作为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呢?(www.daowen.com)

孔子授业的对象,基本上是成年人。他一再鼓励弟子谈各自的志趣,且以平常心看待各个弟子的价值追求,并无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弟子的表现。只是严格把握伦理底线,不容忍弟子中的越礼行为或某种小人习气。怎么可能存在固定的培养目标之想呢?

然而,孔子授业是单以君子为话题的施教么?如果认定它所实施的是君子之教,那么它是一种怎样的君子之教呢?

它并非是单以君子为话题的说教,而属于德行之教。这种德行之教,又有别于一般的伦理之教,而属于以礼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伦理之教。

它又不同于以诗书礼乐为课程或教材的说教,而为用而学,因学而教,属于以诗书礼乐取向的授业,即“君子儒”之教。

不过,这些假设,尚有待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