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隆师说的要义:修身以亲友为道,治国以贵师为策

隆师说的要义:修身以亲友为道,治国以贵师为策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荀子隆师说的要义在于,以隆师亲友为修身之道,更以贵师重傅为治国之策。表15.11荀子隆师说要义(续表)上述言论表明,隆师说中之谓“师”,所指主要不是君师,也非普通的业师,而是堪称圣贤之师。遂使在世的祖辈、双亲及业师沾光。指求师之道,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指为师之道,如“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荀子未用“师道”一词,所说“师术”,实同师之道相关。

隆师说的要义:修身以亲友为道,治国以贵师为策

荀子师说的要义在于,以隆师亲友为修身之道,更以贵师重傅为治国之策。表15.11中的言论可证。

表15.11 荀子隆师说要义

(续表)

上述言论表明,隆师说中之谓“师”,所指主要不是君师,也非普通的业师,而是堪称圣贤之师。至于礼之三本中提到的君师,从“圣王之制”一语中可知为君与师。至少后世是作为君与师使用的。这便成为后世“天、地、君、亲、师”牌位的先声。唯此牌位中之“亲”,已不限于先祖,其中之“师”也不限于圣贤。遂使在世的祖辈、双亲及业师沾光。由于“天高皇帝远”,而至亲与业师为直接交往者,从而使晚辈及弟子随时可以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也或多或少增加他们未必合理的负担。

此外,关于“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一说,清代学者俞樾曰:

下文云“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8],人有快则法度坏”。据此,则“贵师而重傅”下疑有阙文。[9]

看来俞樾的怀疑,不无道理。不过他未作补缺尝试。根据荀子所谓“师者所以正礼也”,“故非礼,是无法也”(《荀子·修身》)。阙文或为“贵师而重傅[则人有礼,人有礼]则法度存”。说明师之贵贱与礼之存废相关,礼之存废与法之存亡相关。这便是荀子的师法之论。

【注释】
(www.daowen.com)

[1]荀子所谓“诵数以贯之”(《荀子·劝学》)、“诵数之儒”(《荀子·正名》),均同“课程”之义殊为不合,而《商君书》所谓“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可作“数”为“术”之意参证。

[2]郭沫若.十批判书[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153.

[3]“尽善挟治”:唐代杨倞注,挟读为浃;浃,周洽也。清代王念孙解:挟与浃同,全体皆善,故曰尽善,全体皆治,故曰挟治。王引之称,此句“万物”上当有“曷谓固?曰”四字,王先谦认定“王说是”(王先谦:《荀子集解》)。

[4]三官:指田师、市师、器师。

[5]周予同.经·经学·经学史[M]//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651.

[6]今本“讽”下或缺“诵”字,似可据王先谦《荀子集解》及《大戴礼记》补一“诵”字。

[7]“师道”有三义。(1)犹师承、师传。《汉书·匡衡传》:“望之[萧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2)指求师之道,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3)指为师之道,如“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后汉书·桓荣传》)。笔者恩师萧承慎教授早就有见及此(萧承慎.师道征故[M].贵阳:文通书局,1944:1.)。荀子未用“师道”一词,所说“师术”,实同师之道相关。

[8]“快”,王先谦解为“人有肆意”。

[9]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2:4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