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揭秘俯就之教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揭秘俯就之教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授业本身基本上属于“君子儒”之教。“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他不无遗憾地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这不是在弟子面前俯就的姿态么?孔子俯就之教还具体表现为:1.老实承认自己有不及弟子之处他问子贡:“你同颜回相比,谁更行?”凡此种种,证明“孔子教人,常俯就”,所言非虚。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揭秘俯就之教

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这倒不只是针对子夏而言。在《论语》20篇512章中,“君子”一词96见。可见“君子”是孔门授业中非常关注与经常议论的话题。孔子授业本身基本上属于“君子儒”之教。就此而言,何以说“孔子教人常俯就”呢?

在《论语》中,有18章专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其实,在孔子所处时代的人群中,并不是“非君子即小人”,“非小人即君子”。在君子与小人之间,还存在为数更多的既非君子又非小人的普通人。他大谈君子与小人之别,是要弟子非成为君子不可,还是守住君子的底线(不做小人)呢?看来他固然希望某弟子成为君子,并加以引导,更要求弟子守住君子的底线,同小人划清界限。

如此说法,理由何在?

在孔子看来,尽管每个弟子都可能有君子行为、君子作风,而真正成为君子,并非易事。难在哪里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像颜渊那样,“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已经非常难得了。唯其如此,孔子谦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他不无遗憾地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故称赞其弟子宓不齐(字不贱)“君子哉,若人”(《论语·公冶长》),连声称赞弟子南宫适:“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这不是在弟子面前俯就的姿态么?

孔子俯就之教还具体表现为:

1.老实承认自己有不及弟子之处

他问子贡:“你同颜回相比,谁更行?”子贡说,我怎敢同他比?他牛得很,“闻一以知十”,我只能算是“闻一以知二”而已。孔子连称“弗如也,吾也女弗如也”,我们都赶不上他。(《论语·公冶长》)

2.乐意向弟子学习

颜回对孔子的话“无所不说”,孔子反而觉得“回也,非助我也”(《论语·先进》)。他多么期待从自己的弟子那里受到教益啊!

3.尊重弟子的价值追求(www.daowen.com)

孔子要身边的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谈自己的志向。他们各自谈了自己的抱负。在他们离开后,在场的年龄较大的弟子曾晳问孔子,你对他们三人的志趣有何评价?孔子平心静气地说,他们不过是各言其志罢了,并未对他们的志趣说长道短。

4.耐心倾听弟子的不同意见,并适当加以引导

当时鲁国有每月初一用活羊祭祖的习俗。子贡觉得用活羊祭祖这个习俗有改进的必要,孔子则认定此礼不可废,但并未责备子贡,只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让子贡自己再去考虑这个问题。

5.知道自己错了肯向弟子认错

言偃(字子游)在武城宰任上,以礼乐为教,或许在当地已经形成弦歌颂诗的风气。孔子偕几个弟子到武城去,听到弦歌之声,不禁觉得可笑,脱口而出:“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区区小邑,何必行此大道?言偃不以为然。遂指出,我以前曾经听你说过:“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这才察觉自己不该说这种话。便对弟子说,还是言偃说得对,我说的不过是“戏言”,不该开这种玩笑(《论语·阳货》)。

6.和弟子开诚相见

孔子向弟子表示过“予欲无言”(《论语·阳货》)。他或许察觉有些弟子怀疑乃师还有什么道理或隐衷没有告诉他们。便问:“二三子以我为隐乎?”你们是否以为我还有什么心思对你们隐瞒么?其实不然。“我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

孔子对弟子固然比较和善、宽容,尊重弟子的价值选择,尊重他们的不同意见,其前提是弟子的言行不得触犯君子的底线,不得沾染下等人的习气。

凡此种种,证明“孔子教人,常俯就”,所言非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