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易子而教别解-《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

易子而教别解-《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事,似乎倒以教子为烦恼之事,故赞成“易子而教”一说。孟子认定“古者易子而教之”,不知何据。如果把“易子而教”直解为我教你的儿子,你教我的儿子,这在孟子以前,鲜有先例。在孟子以后,机械的“易子而教”,偶或有之,并不多见。朱熹认定“易子而教,所以全父子之恩,而亦不失其为教”,实系搪塞之辞。李贽戏称所谓“易子而教”,“还为处馆先生立地步耳”。

易子而教别解-《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

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事,似乎倒以教子为烦恼之事,故赞成“易子而教”一说。其弟子公孙丑不解,遂问:“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回答:“势不行也。”因为“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夷”,朱熹解为“伤也”,而在此语境中,当为“鄙夷”之意,即“视之不见名曰夷”(《老子·十四章》)。因为老爸发怒,难免失态,儿子便会反唇相讥:“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于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所以,只得采取回避的办法:“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章句上》)

关于“责善”,朱熹解为“朋友之道”,不知何据。且“责善即朋友之道”,抑或“责善属朋友之道”,含义不明。《辞海·语词分册》(1977年第1版)解为“督策他人为善”。如是,能说父亲不能督策其子为善么?据此语境,“责善”或为“责备”之意。“责备”,按其原意为“要求人尽善尽美,全无缺点”,即“求全责备”。在“责备”一词的原来意义上,“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淮南子·汜论训》)。

孟子认定“古者易子而教之”,不知何据。如果把“易子而教”直解为我教你的儿子,你教我的儿子,这在孟子以前,鲜有先例。据传古代儿童十岁以后,始出就外傅,寄宿于外,或出于明亲教之弊。在孟子以后,机械的“易子而教”,偶或有之,并不多见。(www.daowen.com)

朱熹认定“易子而教,所以全父子之恩,而亦不失其为教”,实系搪塞之辞。李贽戏称所谓“易子而教”,“还为处馆先生立地步耳”。又正经地指出:“若是父出于正,即使极不肖之子,亦不敢说‘夫子未出于正’。恐此处议论,未足千古。”(李贽:《四书评》)该有此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