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其弟子可算是孔子授业的见证人。故《论语》较之尔后几个世纪中关于他的传言或更为可靠。关于孔子弟子知多少,《论语》传递了什么信息呢?
孔子在世时,已经有了不大不小的名气。他周游列国经常受到礼貌接待,有时却又相当尴尬,便是证明。所谓“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子罕》),一语道出了他的境况。唯其如此,向他求教的人必定不在少数。
本来,且不说学无常师的时代,即使到了现代,有学问或并无多大学问的人,如果有人路遇或上门讨教,一般也会据理指点。成人之美,原是君子的美德。何况是标榜“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的孔子。
依照常理、常情,凡是得到过谁的指教,都得尊其为师,或谦称弟子。何况孔子是个名人。问题在于孔子所处时代,在普遍存在学无常师的状态中,是否已经出现入室弟子的现象呢?根据《论语》中所传递的信息,大致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见表11.2)。
表11.2 《论语》传递的弟子信息
且不说“弟子三千”的根据如何,关于孔子入室弟子几何,《论语》传递的信息为:
1.孔门弟子虽然至少有七十之多,唯孔子在与弟子交往中,口头禅都是“二三子”。共提到五次(《论语·述而》《论语·子罕》《论语·先进》《论语·阳货》,其中有一章提到两次)。
《论语》记载的师—弟子问对情境,参与对话的弟子,一般为一、二、三人,参与者最多的,为弟子四人(《先进·闵子侍侧章》《先进·子路等侍坐章》),是迄今仅见的两例。可见以“二三子”为口头禅,非属偶然。(www.daowen.com)
2.孔子常常偕弟子游学,周游列国,少不得自荐(《学而·子禽问于子贡章》),亦常向执政者推荐弟子。这种场面也限于“二三子”(《论语·公冶长》《论语·先进》《论语·雍也》),或稍多一些。楚令尹子西对楚昭王提到孔子弟子,也只有四人(《史记·孔子世家》),并且在不同场合重复推荐的,只是子路、冉有、子贡,间或提到公西华,或已故的颜渊。不过,并未把这些弟子看成是“身通六艺”的“智能之士”。足见夫子作为“推荐者”何等持重。
3.孔子慨叹“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论语·先进》)。随夫子过陈蔡者,究竟有多少弟子?后人或把《先进·德行章》同此章联结为一章,也就指实同游陈蔡的弟子共十人。唯有识者早就注意到,《先进·德行章》所列弟子皆称字,证明此章非孔子言论。[5]陈蔡之行,可确证的随行弟子,只有颜回、子路。在《孔子世家》中,还提到宰予、子贡。不过,也没有理由排除十弟子中未确证者未随行。
或称孔子周游列国,两马一车,风尘仆仆十三年。[6]据考,春秋之际,御车驾二马为骈。当时车舆依制只容三人,皆立乘。尊者在左,御者居中,陪乘者(称为骖乘)居右(兵车有别)。[7]况且孔子连立乘都有许多讲究。[8]故不致越礼多搭陪乘者。或许弟子另有车舆,也未可知。由此看来,在周游列国时,随行弟子人数受到限制。
《论语》提到孔门弟子约26人(有争议)。各弟子出现的次数统计如表11.3所示:
表11.3 《论语》提到的孔门各弟子出现次数统计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