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出处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出处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1.1“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出典表11.1表明:1.根据现有资料,“七十子”之说,始于孟子,而孟子比孔子晚生约180年,韩非更比孔子晚生约270年。他们都未交代作出事实判断的依据。[4]在孔子所处时代,学无常师,师—弟子关系尚未完全定型。“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不奇怪,因那时还不存在所谓“专业思想”问题。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出处

表11.1 “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出典

表11.1表明:

1.根据现有资料,“七十子”之说,始于孟子,而孟子比孔子晚生约180年,韩非更比孔子晚生约270年。他们都未交代作出事实判断的依据。

2.“弟子三千”之数,始出于《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尔后,《淮南子》《史记》,或引自《吕览》,或另有所本。唯司马迁晚生于孔子约四个世纪,不知何据?

3.关于“七十子”“三千徒”同孔子的关系,特别是“七十子”的表现,说法不一。“七十子”从对孔子心悦诚服的弟子、“服役者”到“达徒”,以至“身通六艺者”“异能之士”。可以说,自《吕览》而后,逐步加码,通常以加码最大者为断案。(www.daowen.com)

4.从《史记》援引的孔子之说可知,据传“七十子”一说出自孔子。证明孟子、韩非之说原有所本。只是司马迁把孔子所谓“受业身通者”称为“皆异能之士也”。况且只是从《论语》记载的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中,似还难以证明他断定其弟子皆为“受业身通者”。

中国几千年中难得出现一位像孔子那样伟大的教育家,而《史记》较为可信。—般对《史记》所肯定的“贤人七十,弟子三千”之数,宁可信其有,不必指其无,如此而已!然而,这是史笔么?

其实,且不说在当时三千之数无法统计,就是“七十子”,经司马迁苦心搜求,所知姓氏,可靠与不可靠者加在一起,尚不足半数:“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4](《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在孔子所处时代,学无常师,师—弟子关系尚未完全定型。即使在私学出现以后,师—弟子关系也不很确定。严格意义上的弟子,实难统计,也未必有人去做这种统计。像孔子那样的饱学之士,往往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的姿态,隐焉、藏焉,或聚徒讲学。即使聚徒讲学,心中总不免另有牵挂:“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这不奇怪,因那时还不存在所谓“专业思想”问题。

孔子专心致志地授业,大致在42—50岁、68—73岁,《史记·孔子世家》有“故所居堂,弟子内”一说,能够同时接纳的弟子,终究有限。聚在杏坛下聆听教诲的弟子,也不致太多。孔子在鲁或周游列国时,随时随地都可能接纳弟子。此外,私淑弟子或不在少数,只是无法统计。“弟子三千”一说,毛估估而已。入室弟子与私淑弟子的界限,也未必分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