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授业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孔子授业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至于子路在孔子身边“行行如也”,“子乐”之余又突然冒出一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失意时,把子路引为知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虽就“由之瑟”而言,倒不无弦外之音。子路称“子之迂也”,其实,“由之迂也”岂不更确切么?

孔子授业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子路何许人也?按照乃师的评价、子路表白及其同学的陈述,其特点如表7.1所示:

表7.1 子路的特点

(续表)

孔子同子路过从甚密,深知子路的个性、人品,亦知子路政治倾向同自己政治态度的距离,故在答问中不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反问:“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同一个问题,孔子却干脆地回答:“闻斯行之。”公西华从旁听了好生不解:为什么两人问同一个问题,答案正好相反?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针对子路好勇,指出“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他还主动问子路:是不是知道“六言六蔽”?子路表示不知。孔子告诉他“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向子路突出一个“学”字。

总之,子路力行,倾向于在“行”中学:“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唯恐有闻”,对空洞的道理不感兴趣,也就难免自以为是。故孔子告诫:“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暗喻“学”的必要。

子路见解常同孔子相左,故同乃师不时发生争议。有些争论还相当激烈。涉及子路政治行为有非礼或不当之嫌的争议,如: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禝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论语·先进》)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涉及孔子政治意向有非礼之嫌的争议,如: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论语·阳货》)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论语·阳货》)

此外,较小的意见分歧屡见。在争议中,双方有时不免感情用事,出言不逊,如子路称“子之迂也”,而孔子斥其“野哉”(《论语·子路》)。至于子路在孔子身边“行行如也”,“子乐”之余又突然冒出一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这未必是骂他。按照李贽的理解,此为“乐极之词”(李贽:《四书评》),倒反映他们关系的和洽。

孔子与子路感情甚笃。孔子失意时,把子路引为知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子路对孔子的感情不表现在口头上。他从不像颜渊、曾参、子贡那样在当面或背后赞扬孔子,并且屡次听到别人问到孔子(甚至对孔子的非议、讥评),都不予置答,如: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www.daowen.com)

(《论语·述而》)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筱。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孔子知道这种情况,也不以为意。夫子豁达得很。子路在行动上对孔子倍加关切: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

只是他所办的事,往往不如孔子之意。

孔子对子路多方引导,不能说没有效果。孔子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虽就“由之瑟”而言,倒不无弦外之音。子路虽然够不上“入室”标准,从他几度对孔子有越礼之嫌的从政抉择意向的反诘可知,对礼倒也有比孔子更加执着之处,而孔子反比这个像是“老天真”的弟子圆活。子路称“子之迂也”,其实,“由之迂也”岂不更确切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