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孔子解惑与回答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孔子解惑与回答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非有问必答。孔子赞其“善哉问”,并予以回答。背后骂他“小人哉”。南宫适的答案已经存在于他的问题之中。即你不说出自己的疑难何在,怎能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呢?“解惑”,不仅解思想之惑,而且同行为之惑(迷误)相关。对这种情况,说是不回答,其实已经作了回答。关于孺悲是否属孔门弟子,史家说法不一。这正是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精义所在。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孔子解惑与回答

孔子鼓励弟子多问、多闻、多见、多识。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并非有问必答。

孔子解惑,首先审察弟子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回答,是否非回答不可,从而决定是否回答。大致有三不答。

1.无意义的问题不答

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这个问题有价值。孔子赞其“善哉问”,并予以回答(《论语·颜渊》)。当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时,老先生没好气地连称“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就把他打发走了。意思说你去问“老农”“老圃”吧!这样的问题何必问我?背后骂他“小人哉”(《论语·子路》)。

2.不成问题的问题不答

南宫适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背地里赞不绝口:“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明代学者李贽于此加评:“夫子不答,非有所忌讳也,契之深也。‘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赞不容口也,已从不答处酿之矣!”(李贽:《四书评》)

南宫适的答案已经存在于他的问题之中。孔子了解他的为人。他在这个问题上,并不存在疑难,故而“夫子不答”。(www.daowen.com)

3.模糊的问题不答

不知哪位弟子问他什么事情“如之何”,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矣!”(《论语·卫灵公》)即你不说出自己的疑难何在,怎能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呢?

“解惑”,不仅解思想之惑,而且同行为之惑(迷误)相关。也许有一位行为不检点的弟子,问他“如之何”?孔子反问:“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子罕》)对这种情况,说是不回答,其实已经作了回答。说他回答,又没有明说。

更有甚者,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称病不见,而又“取瑟而歌”。让他知道自己并未生病,是有意请他吃闭门羹。李贽借此调侃:“这叫做圣人不会作病,孺悲回去,定要真病。”(李贽:《四书评》)关于孺悲是否属孔门弟子,史家说法不一。不管孔子对孺悲的看法如何,作为教例,类似于后来的参禅,无言而教。孟子谓“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下》)亦属此理。

上述几例,大抵是以不教为教,属于消极教育。这种消极教育的积极意义,在于激发弟子自反、参悟。这正是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的精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