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父母丧礼中的两难问题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父母丧礼中的两难问题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古代丧礼,父母死后,其子有所谓“服练之期”。服练之期为二十七个月。据称,鲁大夫在服练期间,却“练而床”,即违礼而上床睡大觉。不管这一传说中的情节是真是假,且不说这个故事涉及之“礼”与对当局之礼发生的纠结,即使到了后世,也是国人难以回避的世故。因为子路之问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个两难问题。由于礼是一个历史范畴,故在今人看来到底子路明礼还是子贡明礼便成为问题。好在子路天真,不致反诘。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父母丧礼中的两难问题

按照古代丧礼,父母死后,其子有所谓“服练之期”。其中所谓“练”,是白而软布帛的称谓。服练之期为二十七个月(亦说十三个月)。在此期间,孝子只能身披白布,依座而睡。期满之后,才可上床就寝。在《荀子·子道》中,有一则传说。据称,鲁大夫在服练期间,却“练而床”,即违礼而上床睡大觉。子路见状,大为不解。便问乃师:“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博学的孔子居然回答:“吾不知也!”

孔子的这一回答,居然使傻乎乎的子路觉得是一个“新发现”。他对子贡说:“我原先以为夫子无所不知,现在才知道,他也有所不知。”子贡回他:“你到底是怎样问的?”子路如实回答。乖觉的子贡觉察其中别有蹊跷,便说:“我代你再问问夫子吧!”

子贡回:“练而床,礼邪?”乃师毫不含糊地回答:“非礼也!”子贡忽有所悟。遂对子路说:“你说夫子有所不知,其实,他是无所不知的。他对你所提的问题,不是不知,那是由于你问得不对。”子路问的是“鲁大夫练而床”,子贡问的是“练而床”,其中的区别在于“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所以子路犯忌。

不管这一传说中的情节是真是假,且不说这个故事涉及之“礼”与对当局之礼发生的纠结,即使到了后世,也是国人难以回避的世故。单就师—弟子问对来说,从中对夫子及其弟子的了解,亦有启发。

子路是成年人,如果不知“练而床”非礼,也就不致发生问题。他向乃师明知故问,不过是表示对鲁大夫非礼行为不满而已,难道他该对此无礼行为熟视无睹么?问题在于乃师的回答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虽然发生夫子“有所不知”的误解,至少表明他对乃师并不轻信。(www.daowen.com)

孔子对子路之问为什么佯称“不知”呢?因为子路之问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个两难问题。既不便说鲁大夫失礼,又说不出“练而床”合礼,只得以“不知”搪塞了事。足见平时三句不离礼的夫子,其“礼”云乎哉?

子贡之问与子路之问似大同小异,其实两者之间迥然有别:子路问的是鲁大夫的对错,故犯忌;子贡问的是“练而床”的是非,故无碍。子贡的聪明更在于懂得回避对当政大夫非礼的议论本身也是礼。因为为尊者讳也是宗族等级制度题中应有之义。由于礼是一个历史范畴,故在今人看来到底子路明礼还是子贡明礼便成为问题。

说句题外话,孔子对子路的回答,实际上忘记了他曾经对子路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好在子路天真,不致反诘。其实,即使反诘,也难不倒老孔。他可能会说:“我还说过,‘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论语·卫灵公》)。至于我为什么对子贡回答,对你不答,你自己去想想吧!”

所以从这个短短的故事中,反映出孔子既不失言,又不失人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