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与低
1.有层次地爬高降低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先用低调说,一级级地升高再一级一级地降下来。
2.一句高,一句低,低高交替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这个练习在发声上的难度大一些,因为气息、声带都要做跳跃式的调整。
3.一句话内音调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4.有层次的高低变化
天空燃烧着朝霞,像一簇簇盛开在山尖的红花,(高)一群苍鹰刚健地在云边飞旋,(更高)越飞越高。
(低)霸王啊,霸王,(渐高)我的义薄云天的霸王
(低)这黑沉沉的夜晚
这楚歌如潮的夜晚
(渐高)这血雨腥风扑天而来的夜晚
你不该用缰绳窒息我的怒火,锁住我的悲愤
……
(低)看着焦急万分的队员,想到没有一点消息的三江,我只说了三句话:(略高)哪怕我们伤亡惨重,也要冲进去解救群众;(高)哪怕我们只进去一个人,也要告诉群众,后援部队马上就到;(最高)哪怕我们全军覆没,也要为后援队伍留下路标!
(二)强与弱
1.喊人训练
由近及远喊人:
阿毛(10米),阿毛(30米),阿毛(50米),阿毛(100米),阿毛(200米)……
2.大声地呼喊或下命令
“开——船——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提示:在生活中和舞台上这种声音是既强又高的,而播音员要用中等强度的声音,表现出高强的呼喊声,一般采用气息压力较强的虚声。雄壮的多用下部共鸣,嘹亮的加用上部共鸣,语尾可以拖长些。
3.强弱对比进行练习
他的心怦怦地跳着。(“怦怦”的声音较强。)
(弱)他暗自下定决心:(强)我决不能那样做。
(弱)第一锤打下来,他的双手感到有些震动。(增强)第二锤,震得他虎口发麻。(强)第三锤打下来,他整个身子都弹了起来。
4.假想在不同的场合朗诵
提示:假想在不同的场景朗诵下列作品。如:独自在话筒前、在有50个学生的教室或在学校的舞台上对全校师生。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三)快与慢
1.体会不同稿件的速度区别
(慢)他慢慢站起来,轻轻掸了掸身上的土,缓缓朝村边的树林走去。
(快)他赶紧躲向路边,但飞驰而过的汽车还是溅起无数泥点打在他身上。
2.体会稿件内部的速度变化
(慢)一望无边的草原上,只有羊群在静静地吃着草。(渐快)突然,天边出现一团乌云。紧接着,雷声大作,雨点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
(快)他匆匆跑上楼,用力拉开房门,(渐慢)只见孩子正在床上酣睡着,他一颗心才算落了地。
(快)当我第三次返回教室,一下感到五雷轰顶:天哪!(快)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还趴在桌子上!(慢)她还不到四岁,正天真地看着我,浑然不知周围发生的一切。(快)我连滚带爬地来到孩子身边,抱起她就往外跑。
(快)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渐慢)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慢)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四)实与虚
1.实声练习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通报了过去一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70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有近250人受到了处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提示:声门轻松闭合,声音较响亮、扎实,清晰度较高。报告新闻、播评论性文章基本用这种声音,知识性节目也多用偏实的声音,是用得较多的基本色彩。
2.虚声练习
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 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选自冰心《小橘灯》)
提示:因是在病人睡着了的环境中说话,弱而带虚音,接近耳语。
3.虚实结合练习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一开瓶子塞,就是那么一股清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里带着股清香气,很有点荔枝味。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4.用虚声来模拟大声呼喊
记得是春季,雾蒙天,我正往蓬莱阁后面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鹅卵石,听见有人喊:“(虚)出海市了。”
他爬上山顶大声呼喊:“(虚)张华,你在哪里?”
(五)松与紧
1.偏紧练习
朗诵《黄河大合唱》(节选)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提示:为了增加鼓动性,口腔控制应紧一些。
“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体面?你也说体面?”
(选自《雷雨》)
提示:这句话是话剧《雷雨》中人物周蘩漪的台词。为表现出这个人对其家庭的恨,口腔应紧些。尤其在“父亲,父亲”“你也……”处,最为突出。
2.偏松练习
听众朋友,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
3.松紧对比
事情已过去很长时间,但这血的教训却要永远记取。(www.daowen.com)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六)刚与柔
1.偏刚练习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今天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平型关大捷遗址等。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保护管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学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培育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选自《最后一次演讲》)
提示:一般反映较重大政治事件及感情激越的稿件多用偏刚的声音,气息和口腔控制比较有力,一般胸声成分较多。
2.偏柔练习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提示:抒情性的、生活气息较浓的及服务性的稿件用声则较为柔和,气息和口腔的控制都比较和缓。
(七)厚与薄
1.偏厚练习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提示:当表达豪放或愤怒的情绪时,往往用粗厚的音色,可多用感情深沉的诗词锻炼。气息深,胸声强,声音厚。
2.偏薄练习
中国兰花自古有“王者香”之称,其香清幽脱俗,飘飘忽忽,若有若无,沁人心脾。偶尔一阵清香袭来,能使人心旷神怡,提神醒脑,茅塞顿开,所以古代就有兰香能够催生祛病的传说。中国兰花神奇的香味,是世界上任何花香都无法比拟的。
提示:当表达细腻的感情时,往往采用细薄的音色,轻松活泼的知识小品等可以用来锻炼声音的轻巧。气息浅,胸声少,声音细薄。
3.用直接引语训练
“哈哈,六十?这辈子别再想那个好时候了——这个年纪啦。”
“浪花也没有牙,还会咬?怎么溅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选自杨朔《雪浪花》)
提示:第一句是老渔民的话,第二句是年轻姑娘的话。在播第一句时,为表现出老渔民那种粗犷、豪放的性格,就应采用胸音成分较多的粗的声音,而且在“这个年纪啦”处,这种色彩最为突出。在播第二句时,为表现出年轻姑娘天真、烂漫的性格,就应采用头音成分较多的细的声音色彩,而且在“咬我一口多有趣”处,这种色彩最为突出。
(八)明与暗
1.偏明朗的声音训练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有一片美丽的绿洲,绿洲里藏着一颗闪光的珍珠。这颗珍珠就是敦煌莫高窟。它坐落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
鸣沙山东麓是平均高度为十七米的崖壁。在一千六百多米长的崖壁上,凿有大小洞窟七百余个,形成了规模宏伟的石窟群。其中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两千一百余尊,各种壁画共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莫高窟是我国古代无数艺术匠师留给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选自《莫高窟》)
提示:提颧肌,口腔内音束冲击点较集中、靠前,声音明朗。
2.偏暗声音的训练
一匹马,一匹将沉的马,将没顶于泥沼的马,在挣扎,在徒劳地挣扎,在加速死亡的挣扎啊!走过它身旁的红军队伍,竟因它,发生一场,小小的厮打。
(选自《沉马》)
(九)纵与收
1.朗诵《将进酒》体会纵的感觉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朗诵《声声慢》体会收的感觉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体会纵中小收之感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选自《白杨礼赞》)
提示:朗读这一段时,气与声必须持“纵”的状态。虽然在两个“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处略有小收,但总的状态是“纵”,读来才能铿锵有力。如果用“收”的状态朗读,必然会疲沓沉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