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气息控制:吸气、呼气和换气的要领

气息控制:吸气、呼气和换气的要领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气息控制的要领气息控制主要包括对吸气状态、呼气状态和换气状态的控制。随着气息的吸入,腹部开始向外扩张的同时,腹部肌肉逐渐开始收缩,直至完全“站定”,由此腹部肌肉开始对呼气状态进行控制。因此,在稳劲、持久的基础之上还要根据内容和感情的变化,掌握气息控制的运动变化。

气息控制:吸气、呼气和换气的要领

语言传播发声所需要的气息量比日常说话大得多,而且对声音质量有一定要求。要想使声音响亮持久、圆润优美,发得清、送得远,就必须掌握科学的适应性较强的呼吸方式——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这是在胸腹联合式呼吸基础上加以控制的呼吸方式(以下简称“胸腹联合呼吸”)。

胸腹联合呼吸总的感觉是:吸气时,气息从口鼻被吸入肺的底部,膈肌收缩下降,两肋向两侧扩张,后腰发胀(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小腹的收缩感,以牵制膈肌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肌与两肋在这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一)气息控制的特征

气息同时充满胸腔和腹腔是气息控制的特征所在,呼吸所容纳的气息因此而增多。事实上,因为人体的胸腔和腹腔是互不相通的,经口鼻吸入的气息并不能真正进入腹腔,而只能进入并存在于胸腔;它是在通常的胸式呼吸进气量的基础上,再继续吸气,使胸腔内的空间在向外充分扩张的基础上向下扩张,导致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下降,于是,横膈膜以下的脏器在横膈膜下降压力的作用下向腹腔下部移行,直到骨盆上方的“丹田”为止,再向下便挤压不动了,而腰腹部为容纳下移的脏器而向外撑开膨出。因此,气息控制的腰腹部撑开膨出,并非吸入的气息所致,而是上面脏器向下挤压的结果。这也解释了我国传统说唱艺术中常说的“气沉丹田”和“饱吹饿唱”的实际感受,这种感受既来自于我们的主观“意念”,同时,也是非常明显的生理现象。“饱吹饿唱”就是指吹乐器前要吃饱,让身体中的气息向上顶,而说唱发声前就不能吃饱,要饿着点,不然会体内发“撑”,气息上顶浅飘,沉不下去,总感觉用不上气。这也是我国民间艺人世世代代的经验总结,它存在着科学性和合理性。

此外,我们还应当重视气息吸入量增大所带来的身心变化。胸腹联合式呼吸增加了气息的吸入量,这种气息量的增加转化为感觉,是内在力量感的增加。比如在生活中,那些讲话声音高亢洪亮者,往往被人们形容为“底气十足”。呼吸的气息确实与内在的力量感相关,发声的时候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吸满了气,就会觉得内在的力量有所加强,如人们在大声呼喊大声唱歌时,必然要深吸一大口气,才会觉得有力量。这种内在的力量感不仅是生理的,还会影响到心理,人会因之而感到更自信、更有独立意志。如果在胸腹联合式呼吸的锻炼中注意和感受到这些身心变化,就可能从积极的方面加以利用,从而拓展其增进身心健康的效果。

(二)气息控制的要领

气息控制主要包括对吸气状态、呼气状态和换气状态的控制。

1.吸气要领

吸到肺底。以吸到肺底的感觉,做深呼吸状引导气息到达肺的深部,有效地扩大胸腔的容积。

两肋打开。吸气时,在肩部、胸部放松的情况下,充分扩展胸腔的容积,两肋打开尤其是后腰的外扩状态较为明显。

腹壁站定。吸气时腹部肌肉群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气息的吸入,腹部开始向外扩张的同时,腹部肌肉逐渐开始收缩,直至完全“站定”,由此腹部肌肉开始对呼气状态进行控制。吸气的时候要做到口鼻张开同时进气,而且要做到吸气无声。(www.daowen.com)

2.呼气要领

稳劲。呼气时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气流流量和流速,始终保持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气息压力。这样才能保证在语流当中声音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强弱、虚实和响度。

持久。呼气要在保证稳劲的状态之上,尽可能地保持较长时间,以保证在播音创作过程当中,满足表达内容完整、清晰、精准的要求。

变化。在播音发声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丰富的声音变化状态,以满足表达的需要。因此,在稳劲、持久的基础之上还要根据内容和感情的变化,掌握气息控制的运动变化。

3.换气要领

气息在使用过程当中必须及时不断地补充才能持久地发挥动力的作用,在语句之间有标点的地方作比较充分的补气,我们称之为“换气”。换气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当气息不能满足发音需要时,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或句子进行之中补充气息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都能自动调整吸气量,换气大多是在下意识过程中实现的,所以人们并没有感觉到气息不够用。但在播音主持工作当中,因为表达的需要对气息的状态要求要远远高于日常状态,所以要灵活掌握换气的状态。换气有三种方式:

句首换气。一句话说完不要马上进气,而是在下句话开始前进气,否则会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并给人以急促的感觉。

换气到位。换气时要有吸入丹田的感觉,不能时浅时深,否则很容易改变呼吸方式。丹田和后腰部位的感觉可以时大时小,但不能时有时无。

留有余地。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吸气,不要过于饱满,一般吸到七八成满即可,吸气过满会导致僵持,或发声开始时出现“喷射”;二是呼气,不能将气息尽力向外挤净,而应有所储存,即使到该换气时,体内还应留有余气,如果等用完了再吸,就会使人感到声噎力竭。当然,吸气量也不能过小,低于一定限度,声门下压力不足就会造成声音沙哑或轻飘。呼气也不能存气过多,过多则换气不易到位。我们强调留有余地,并不排除特殊表达时对气息的特殊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吸满吐净的做法也是允许的,但它绝不应成为语言传播发声中气息调控的常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