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境政策与环境安全:目标、主体和手段

环境政策与环境安全:目标、主体和手段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内容上看,环境政策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的,它是包括国家颁布的法律、条例,中央政府各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等和省人大颁布的地方条例、办法等的总称。进而,环境政策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环境政策手段既有行政或法律的直接规制,也有税收、补助金等间接规制,还有企业自主参与等。

环境政策与环境安全:目标、主体和手段

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环境政策可以界定为国家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管理、调节措施的总和,是诱导、约束、协调环境政策调控对象的观念和行为的准则。从内容上看,环境政策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的,它是包括国家颁布的法律、条例,中央政府各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等和省人大颁布的地方条例、办法等的总称。从范围上看,环境政策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生态保护政策和国际环境政策。环境政策的本质是价值或利益分配,体现国家为了保护环境而作出的各种制度安排、改进与创新

一般来说,环境政策是政府采用各种政策手段对环境状况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或自然界加以规制和管理,促使环境质量向社会希望的标准发展。[1]本质上,环境政策是国家为消除或减轻环境问题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属于综合性公共政策,涉猎范围广,包括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国际合作政策等。内容上,环境政策包括环境污染防止、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使用、环境侵害救济、国际环境条约履行等诸多方面,具有广泛性、适时性、多样性特征。效果上,环境政策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约束、限制、矫正和引导,通过赞成和鼓励一些行为、反对和限制一些行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环境政策表现形式分为环境法律框架或法律体系,以及非法律的政策文件(也称“软法”,soft law),实质是调节环境权益冲突,代表一定时期国家权力系统在环保方面的意志、取向和能力。环境政策集政策制定、理解、执行、监督、处罚、评价为一体,尤其是政策对象的理解和态度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环境政策评价是对政策影响和目标达成的测评,评价基准为效率和公平。进而,环境政策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环境政策手段既有行政或法律的直接规制,也有税收、补助金等间接规制,还有企业自主参与等。(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