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工业革命的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社会方向,形成了以实现资本增值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模式,由此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只是技术或科学层面的问题,也不只是经济或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体的文明结构(工业文明)存在问题。因而,环境问题无法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得到有效解决。应当承认,在工业文明和环境危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首先,工业文明改变了理想社会的方向,从对精神的提升、人与人的和谐,转向了对物质的追求。其次,工业文明改变了基于人类生活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方式,从准闭环变成从自然到垃圾的开放链条。在工业文明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和发展理念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激励了人们追求创造更多的物质,而物质利用和改造方式的改变则导致了污染和垃圾问题的出现,引致环境危机。对于环境危机的认识或者环保意识的建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事实上,工业体系自身已经开始产生悖论了。为拉动内需,我们鼓励消费者买车,导致交通进一步拥堵,于是限号限购,抑制内需。“节能减排”和“发展经济”有着内在的冲突。环境问题是因工业文明的运行逻辑而产生的,试图保留工业文明的整体框架,解决环境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构建与工业文明不同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模式,不再强调对物质世界的控制,也不再以GDP来衡量经济增长,我们需要考虑,我们能够从什么样的活动中获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并依据此建立一种生态文明模式。这种反思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工业文明的逻辑核心是什么;二是我们能否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解决环境问题。
资本是工业文明的逻辑核心,资本以追求利润的动机而推动技术的发展,并延续着“利润”逻辑构建工业文明的发展框架。在这一框架下,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乃至社会体系都会按照有利于“利润增值”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整个的工业文明体系会以实现资本增值为目的来构建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工业文明的发展破坏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自然在人们的眼中是资源供给地。同时,工业文明还破坏了文化的差异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工业文明所制造的环境问题,但人们仍希望能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解决问题,特别是寄希望于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然而这是不可能的。科技所产生的问题靠科学能够解决的是非常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部分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科学家常常宣称他们将会发明出A技术来解决我们现在所遇到的B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所遇到的B问题常常是科学家们以前发明出来为了解决C问题的技术所制造出来的结果。换言之,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必然伴随着新的问题的产生。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技术总体上是基于机械论、决定论、还原论模式的,与自然的生态系统有着根本上的冲突。随着这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越发强烈,人类所生活的世界越发远离自然,人类所造出来的物质越发难以融入自然,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环境问题。(www.daowen.com)
较之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一个基于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文明,它强调的是,我们的文明应该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相吻合,构建出与本地生态相适应的社会体系和经济运行模式。当然,生态文明的必要前提是建立新的环境意识,其中包括个人层面的反省、主流意识形态的改变,以及对科学技术的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