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要创造适宜的氛围,需要做相应的心理准备。古人对此相当重视,每做一件重要事情之前都要有严肃认真的仪式。例如,古人在奏乐前,常常先行沐浴更衣、焚香斋戒,以虔诚崇敬的心情对待。不要只将这看作是单纯的礼仪形式,其实是为了创造一种氛围,彰显对现实生活有某种超脱感,在这种氛围中自然生发强烈的心理期待。太极拳习练者在预备式的无极状态下,应将气息调理好、心情调整好,不要草草起练,静静地做好练拳的充分准备,这也是一种心理定势。练拳前的心理调整是必要的,用以形成一种对锻炼的心理定势。在调整心理定势的过程中,注入了相关的经验积累和实时的认知信息。心理定势就是指练拳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也包括对外部能施加影响的所有活动。心理定势对太极拳锻炼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练拳效果。心理定势也是在“模式”识别过程中产生的,在太极拳锻炼范畴内,“模式”所指向的是动作和理论信息的识别和储存。所谓“模式”无非指来自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一类是正在实时接收的杨式传统太极拳的感知信息,另一类是有关太极拳的长期记忆中的储存信息。这两类信息相互补充和加工,就构成了心理定势的基础。因此,人们由于经验、知识、阅历和身体状况等不同,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心理定势,所产生的影响也具备了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的两重性。
心理定势也是心理期待,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一些拳操活动者,有所期待地在音乐中随着节奏练拳,一旦没有了音乐拳也练不下去了。《韩非子》“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说道,一个人某天见到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每天守候在树旁等待,希望再有兔子会来撞树,这就是一种心理期待,即心理定势。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脑思维的限制作用,只往一个简单的方向前进就限制了朝其他方向去考虑,从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其他还有个人品位、兴趣、情绪、心境等,都会给心理定势造成影响。另有所谓的“光环作用”和“遵从倾向”,也是一种心理定势作用。例如对某些名人名师产生迷恋,被他们头上的“光环”晃得眼花缭乱,即使名师的言行与拳理不合,也照样奉为至宝,只认名师不认理,这就成了失去自我的消极心理定势。“遵从倾向”是个体受名家或社会群体活动的诱导,缺乏独立思考而随大流,甚至对某些方面感到还处在模糊之中也依然盲目地遵照习惯去做,也是一种丧失独立思考的消极心理定势。
太极拳是个人的锻炼,每个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其锻炼成果和心得体会都不可能相同,别人的体会和感觉可以作为参考,但不等于是自己的,只有通过实践后切身体会到且经过思维所感知的,才真正属于自己。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是太极拳锻炼中的一大障碍,必须设法克服,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冲破“光环”的笼罩,消除群体压力,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定要用科学的标准去衡量一切,必须符合阴阳变化原理和辩证关系。(www.daowen.com)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练拳者的心境,因为外部环境的好坏最终还是要转化为心境,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锻炼的效果,不好的心境甚至会使锻炼中断。心境对锻炼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所以在太极拳锻炼前主要的心理准备之一就是心境的调节,心境调节重要的一点是静心。《吕氏春秋》说:“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不乐,五色在前弗视。”欲达到静心,首先要将自己暂时地从物质世界中摆脱出来,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脑海中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静心之下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有关练拳的主题上来,注意力的保持还应靠意志的努力,有时在锻炼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或者自己思想开小差走了神,对正在进行的动作感到手足无措,就应立即定下神来回归到运动的主题。所以要尽量避开对练拳有干扰的事物,如无关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尽量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具有知足常乐的恬淡心境,自始至终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专一的注意力,才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