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FPGA设计发展史-FPGA设计与项目化开发实战

FPGA设计发展史-FPGA设计与项目化开发实战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起源:可编程逻辑器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ASI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逻辑器件。常见PLD产品: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类型,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方法各不相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结构上稍微复杂的可编程阵列逻辑和通用阵列逻辑器件,正式被称为PLD,能够完成各种逻辑运算功能。

FPGA设计发展史-FPGA设计与项目化开发实战

起源: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ASI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逻辑器件。

主要特点:完全由用户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和编程,从而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并且可以反复擦写。

常见PLD产品: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FPLA)、可编程阵列逻辑(programmable array logic,PAL)、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类型,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方法各不相同。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史(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中,只有简单的PROM、紫外线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和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3种,只能完成简单的数字逻辑功能。(www.daowen.com)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结构上稍微复杂的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和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器件,正式被称为PLD,能够完成各种逻辑运算功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Xilinx和Altera公司分别推出了与标准门阵列类似的FPGA以及类似于PAL结构的扩展性CPLD,提高了逻辑运算速度,具有逻辑单元灵活、集成度高、适用范围宽、编程灵活等特点。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出现了可编程片上系统(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SOPC)和片上系统(system on a chip,SOC)技术,涵盖了实时化数字信号处理高速数据收发、复杂计算以及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的全部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