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寻找情绪引发源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寻找情绪引发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绪总是由某种外界刺激引发的,但是,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人身上引发的情绪却不一定相同。如“我必须考到专业第一”“别人应该友好地对待我”。例如,很多学业优秀的大学生给自己定下了“专业第一”的学习目标,但第一的位置永远都只能有一个人,剩下的便只能徒自悲伤。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卑自弃、自责自罪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但是,个体同样有能力学习理性思考,改善情绪与行为的状况。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寻找情绪引发源

情绪总是由某种外界刺激引发的,但是,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人身上引发的情绪却不一定相同。例如,同样是家庭贫困,有的人因此而自卑、自我封闭,有的人却以此为激励,自立自强,努力超越贫困。对此,理性情绪疗法的创立人艾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有强烈及不适当的情绪,并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该刺激不理性的认知、解释或评价即个体的信念所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有很多种,认知心理学家A.T.贝克对其进行归纳和简化,总结出了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

1.绝对化要求

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须”“应该”发生或不发生的信念。如“我必须考到专业第一”“别人应该友好地对待我”。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随他的意愿而改变,因此绝对化要求往往难以实现的。当某些事物的发生发展与他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绝对化要求还表现为对事件持一种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思维,坚持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例如,很多学业优秀的大学生给自己定下了“专业第一”的学习目标,但第一的位置永远都只能有一个人,剩下的便只能徒自悲伤。这种思维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容易使人钻牛角尖,变得思维狭隘,视野狭窄,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2.过分概括(www.daowen.com)

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根据个别细节或一两件事来评价整个事物或人的价值,导致对事物、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的评价。例如,很多大学生在一次失败的考试之后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用处”;还有的男大学生,在一次表白被拒绝之后便认为自己“不讨女孩喜欢,没有女孩会喜欢自己”。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卑自弃、自责自罪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这种负面评价如果是指向他人,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一味求全责备,容易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情绪。例如,一位在外地上大学的新生,由于在小摊上买东西时买贵了,事后便觉得当地人都是“奸诈狡猾”的,对寝室的本地同学就左右看不惯,断然不交往。

3.糟糕至极

认为某一件事情发生了或未发生,其后果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化的非理性观念。一旦遇到比较糟糕的事情,很容易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让很多大学生为之焦虑、紧张、极度郁闷甚至发生心理障碍的事情,其实大部分都不是大事,例如一次挂科、失恋、落选等,但之所以会引起严重后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事人的灾难化思维,认为这些事情一旦发生,自己将“无脸面见人,没有生活的意义,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等。

个体的非理性信念根源于成长过程中父母、环境的不良影响,个体内化了许多导致自我挫败的非理性想法或观念,进而影响了个体的思考方式及感受方式。但是,个体同样有能力学习理性思考,改善情绪与行为的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