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情绪问题解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情绪问题解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中的很多暴力事件都是在愤怒的情绪下发生的,因此有必要对愤怒情绪进行一定控制。(二)易嫉妒嫉妒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在大学生中尤为常见。嫉妒正是对这些特定的个体或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嫉妒情绪一旦产生,会持续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情绪问题解析

(一)易怒

愤怒与个体的愿望、需要未得到满足,或躯体受到限制,或活动受到干预有关,当个体实现愿望的行为或躯体活动一再受到外界的阻碍,尤其是当他认为这种阻碍是不合理的,或是他人故意甚至是恶意而为的时候,往往会对造成障碍的原因产生愤怒情绪。如果个体看不出是什么原因阻碍他实现愿望,一般只会感到沮丧。但个体对阻碍的认知或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有时候会错误地将阻碍归因于某人或某事。

过于强烈的愤怒是一种危险的消极情绪。它会让当事人感到身体充满力量,而这些力量随时会寻求爆发的途径,爆发可能表现为对他人身体上或言语上的攻击,或是其他暴力行为,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强烈的敌视态度。

大学生中的很多暴力事件都是在愤怒的情绪下发生的,因此有必要对愤怒情绪进行一定控制。想要发怒时,可以马上脱离这个环境,提醒自己“要制怒”“三思而后行”,或暗示自己“要冷静、别发火”,也可以接受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忠告,说话之前先将舌头在口腔内转上10圈,加强自我克制。

(二)易嫉妒

嫉妒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在大学生中尤为常见。

嫉妒是对威胁的反应,这种威胁可能是与他人比较时,发现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也可能是某个重要的人将对自己的感情转向了别人。嫉妒正是对这些特定的个体或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因此嫉妒更容易产生于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各方面条件相当的人群中。嫉妒不同于羡慕,羡慕相对来说简单一点,是当个体自觉不如别人,想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嫉妒不是一种单一的情绪体验,其中包含着怀疑、拒绝、敌对、愤怒及对丧失的恐惧和对受到伤害的恐惧等一系列情绪。因此嫉妒是一种很有能量的情绪,具有对抗性,希望别人朝坏的方向发展,看到别人成功就不满、愤恨,甚至用极端手段企图破坏或伤害别人。嫉妒情绪一旦产生,会持续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嫉妒是可以克服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对嫉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偶尔嫉妒是人之常情,并不是见不得光的情绪,它提示你在某一方面与别人存在一定差异,这时应对自己说“他行我也行”,尽快走出嫉妒,使之转化为欣赏的眼光和奋起直追的行为动力,而不要一味沉溺于嫉妒情绪之中。

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嫉妒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基于个体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即无论什么事,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先想到自身的利弊得失。如果能适当祛除自我中心的思想,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优劣在哪些方面,知道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就不容易做盲目的比较,拿着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较,也不会那么自我中心,要比的话只和自己的过去、昨天比较。

最后,充实生活也有助于克服嫉妒。培根说过:“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受它的只是闲人,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www.daowen.com)

因此,大学生除了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当参加各类有益身心的活动,培养广泛兴趣,使生活充满欢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个性、陶冶情操,就一定能告别嫉妒心理,与同学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三)过度抑郁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曾经流行于大学生中的“郁闷”“好烦”“不爽”等口头禅都是抑郁的代名词。简单来说,抑郁就是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缺乏愉悦感,丧失了获得快乐的能力,同时伴有以下的某些表现:兴趣缺失,对很多事情即使是平时很热衷的活动都缺乏兴趣;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一些日常的事情,如看书、做作业,记忆力下降,容易遗忘;价值感缺乏,自我感觉差,自视毫无价值、满身缺点,对未来也悲观失望;精力下降,很容易疲惫,懒于行动,做很多事情都感觉费力;窝在寝室,不想和人交往,避免与人接触;生理表现为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轻;睡眠不好,难以入睡或易醒。

抑郁并不是性格弱点或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人性的常态,偶尔的抑郁是几乎所有人都会经历的一种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抑郁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是身体需要休息或调整的信号。所以,出现轻度抑郁时,不必自责或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可以暂时从繁重同时,对抑郁情绪积极地疏导、宣泄,防止其严重化;但是,如果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而且各种表现的强度有所增强,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则表明抑郁已严重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其他帮助。

(四)过度焦虑

焦虑是人类正常而必要的情绪反应,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但过度焦虑会对人造成极大困扰,使人寝食不安,愁云密布。长期的过度焦虑可能造成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严重妨碍个体的行为效率,损害身心健康,因此要把焦虑情绪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适度的焦虑是健康生活的必要保证,也是促进人们趋于健康、趋于统整、趋于最高效率的力量。

现在很多大学生之所以热衷于玩电脑游戏,就在于电脑游戏设置了很多悬念,要调用不少心智,玩起来特别紧张而刺激。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动机,对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考试之前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可以让个体处于良好的身心准备状态,用功复习,努力备考。

(五)过分自卑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的存在会促使人不断改进现状,努力追求进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卑是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人类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

但过度自卑和焦虑一样,不仅不能成为前进的推动力,反而会阻碍人的发展,退缩到内心世界,使人裹足不前,变得无助而渺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