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文化层次最高的一部分,较之其他同龄人以及历史上的大学生,他们的恋爱具有明显的特点,可概括为“三性”和“三化”。
1.“三性”
(1)恋爱心理的普遍性。大学生年龄多数在18岁至23岁之间,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虽然身高、体重、内分泌等尚在不断变化中,但要求接近异性、拥有意中人却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一时期容易产生情窦初开的恋爱心理,因此,高年级学生有谈恋爱的,低年级学生也有谈恋爱的。
(2)恋爱需求的特殊性。大学生的恋爱,一般只谈爱慕之情,交流对学习、对人生的看法,很少或者根本不讨论结婚、建立家庭、举办婚礼、生儿育女等具体问题。这是由大学生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上学期间,他们的工作岗位尚未确定,经济上还没有独立能力,依靠国家、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资助,才能维持学业和生计,而恋爱是选择配偶的过程,恋爱—婚姻—家庭是个整体。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谈恋爱,在明确了恋人关系之后,过不多久就会开始商量确定结婚日期、筹办婚礼等具体事项,双方的矛盾往往是在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上暴露出来。而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接触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带有浪漫色彩。这样,他们的恋爱基础不够坚实,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比如毕业分配不在一地等,便会产生动摇甚至“挂筒分手”。
(3)恋爱确立的自主性。在大学里,男女大学生的平等权利与平等价值观特别突出,反映在恋爱问题上,一般都是自己做主,个性特点强,并不信奉什么统一的模式。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明确恋人关系前一般要征求成人或同事的意见,甚至第一次见面就在家里进行,明确恋人关系后,双方家长来往密切,成人指导贯穿在各个环节。大学生则不同,看准了就追求,甚至确定了关系连家长也不知道。
2.“三化”
(1)普及化。当前,在大学生里,有人形容有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这都不为过。调查情况表明,大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50%~60%,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www.daowen.com)
(2)低龄化。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级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他们有的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
(3)公开化。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人知道的心态。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卿卿我我,旁若无人。
案例精选
当分手已成事实
小E,女,19岁,某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自述近一个月以来内心非常痛苦,有时候难受得用头撞墙,甚至想到了自杀,但终于没有勇气那样做。寒假里,男友向她提出了分手,她一直无法接受、感到很伤心、很无助、很不甘心、同时又很压抑。心里总是想着以前两人在一起时开心快乐的时光,现在面对他冷漠无情而又决绝的态度,她总是不能相信那是真的,总是幻想着两个人还能和好。心里很苦很累,这一两天更是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再也承受不起了。
案例分析:失恋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起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失恋是恋爱中经常的挫折现象,许多青年为此而痛不欲生。小E应面对现实,接受分手的事实,而不应一味地停留在过去的回忆以及和好的幻想里;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比如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上、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等;尽快地消除心灵的创伤,恢复心理的平衡与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