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缘型
血缘型是大学生的一种天然人际关系,他们与父母、兄弟、姐妹、姑舅亲属等的关系。
2.地缘型
地缘型主要指大学生因地缘相同而结成的人际关系。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同乡会,它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尤为突出。每当新学期开始,大学里的同乡会就十分活跃,老生们忙忙碌碌地查找新同乡,往往是开学后几天就开始张贴海报,举行同乡聚会,所谓“三秦子弟”“江淮儿女”……济济一堂。同乡会总能使新生们在异地感到乡情的温暖。
3.业缘型
业缘型指大学生以所学专业为纽带形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班同学关系、同系或同院同学关系、校友关系、同专业的校际同学关系等。同班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业缘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由于朝夕相处,他们不仅有认识上的深刻了解、情感上的深厚联系,也有业务上的合作与竞争,因此,这种关系大多都保持终生。在成年人中,同事、同行都属于业缘关系。
4.趣缘型
趣缘型指大学生以兴趣为主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对学业的追求、业余文体生活的爱好,都能形成相互之间的意气相投。从对政治的理解、对经济的看法到对绘画、音乐、电影、体育等各种爱好见解的相似性,都会使双方感到欣悦。尤其是在事关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上态度相同,则更是如此。观点、意见和态度的趋向,不仅使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赞同,自尊心也得到了满足,可以使交往双方进一步加深好感,相互欣赏对方,进而倾心、深入地与其交往,使友谊加深。趣缘型人际关系专指业余兴趣形成的人际关系,像诗社、剧团、球类的各种团队,棋类、武术的各种协会等等。同时,专业兴趣所造成的业缘人际关系也属此列。趣缘型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中是相当常见的交往类型。
(二)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来分,可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与老师的交往
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他们与学生的关系平等,像朋友一样与学生交流思想、促膝谈心,并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任课教师由于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数量多,时间短,流动性大;一般情况下,这些任课教师上课来、下课走,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只在授课时间与学生接触,切磋学问、探讨问题,因而一般是单纯的教学关系。此外,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对教师的授课质量有更高的希望和要求,经常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工作态度进行评价,更愿意与学术水平高、教学态度好的老师接触,由衷地敬佩甚至崇拜这些老师。
管理育人的行政人员、服务育人的学校职工等也是大学生经常要面对的人际交往对象,比如宿舍、食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等。与师生关系不同,这些交往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在自觉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否则大学生的行为就会受到批评和制约。
2.与同学的交往
大学班集体由不同方言和生活习惯的大学生组成,这使同学间的交往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一方面,入学初期,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学校园直接走进大学校园,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相互之间能够自然地产生淳朴的“同窗”情谊,形成友好的同学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相互交往和了解的深入,不同的地域出身、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甚至不同的方言,有可能成为继续交往的障碍,而大学生在学习、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中,往往夹杂着利益冲突,容易对相互间的正常交往造成伤害,有些人因此开始逃避与周围同学的交往。但是,大学生远离了家人的呵护,独立地生活,许多人际交往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朝夕相处,所以大家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宽容、忍让,学会与性格、生活习惯不同的人友好共处,否则必然会感到孤独,感到同学间没有友情,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备受煎熬。
在大学校园里,很多新生都热衷于参加老乡会;与居住地相同或相近的老乡进行交往成为大学生交往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共同的乡音俚语、饮食习惯,很容易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们联系起来,大家一起交流大学生活经验,减轻心理障碍,获得情感共鸣,摆脱暂时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但只热衷于老乡关系,是有失偏颇的交往方式。因为人际交往是复杂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唯此才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因此,大学生不能局限于与老乡交往,否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封闭,减少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
3.与父母的交往
大多数大学生觉得自己日渐成熟,会有意识地、积极地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的环境。他们能体谅父母对自己思念的心情,因此,他们会通过书信或电话及时、主动地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等情况,和父母加强思想感情的交流。
有的同学因家境困难,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进入大学就开始勤工俭学,经济上逐步独立,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甚至能给家里一定的帮助他们让父母欣慰地感觉到孩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但有些对父母很依赖的学生非常想家、想父母,电话天天打是不用说的,而且经常抽空或逃课回家,甚至有的要退学回家。这类大学生像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常常会影响父母,只能让父母牵肠挂肚,放心不下。比如,有的高校就出现了家长申请到校陪读的事例,或者在校外给孩子租房子雇用保姆的事例。也有少数学生完全相反,他们自认为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随着知识的增加,与父母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因而不再与父母经常联系,更不用说进行感情沟通,只有缺钱才想起父母。大学生究竟应该如何与自己父母保持感情的沟通和联系,值得认真思索。
4.社会交往
在大学阶段,对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理想的工作,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扩大社会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加入学生社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谋生的本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待社会交往的问题上,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社会交往活动太多,对象太杂,频率太高,认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关系也是生产力”,抱着这样的心态盲目交往,结果毫无选择的社会交往严重影响了学习甚至染上了不良嗜好;另一种是社会活动、社会交往过少,“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埋头读书,注重了书本知识的积累,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大学生要善于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学会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交往的技巧、方法,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同时,社会毕竟是复杂的,思想单纯,阅历不深的大学生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谨慎交往,以免上当受骗。(www.daowen.com)
5.网络交往
网络拓展了人类交往的空间,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人际交往方式。人们通过E-mail(电子邮件)、QQ、微信等手段在网络虚拟社区中聊天、交友、游戏等。
一般来说,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是积极影响,有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交往结交了许多朋友,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开拓了思路,使自己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是消极影响,有的大学生患上了网络人际依赖症,他们将虚拟网络世界当作了现实,过度热衷于网络交往,过分迷恋网络。
知识拓展
大家都知道,拥有好人缘能让成功之路更加宽广!沟通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意见产生分歧时、有事拜托别人时是否常常有心无力,不知如何化解与表达——瞬间改变对方态度的18个经典句式,学起来吧!
1.向下属或后辈交代工作事宜时,不破坏对方情绪——“能不能抽个空儿来一下呢?”
2.有事儿请求同辈或领导时,先从赞誉开始——“您好像对这个方面很是了解……”
3.托付他人事情时,让人感到重视且不好推脱——“有个事要拜托给你才行!”“这个事儿只有你能办到!”
4.当对方不认同你但认同另外一个人时,引用会让对方更为认同——“就像××所说的那样……”
5.对方讲话时呼应对方,让对方感到你在认真倾听、虚心受教——“原来如此!”“是这样啊!”
6.被他人表扬穿的西装很有品味,该如何回应呢?——“你的领带才好看,我也好想要一条!”
7.想要得到同事或他人的好感,对其作评价时可以欲扬先抑——“做法虽然强硬,但是算得上细致周到。”
8.让人感到备受尊重和重视——“我应该仔细地听你的话……”
9.讷于言,反而更能够展现内心的真诚——“我的嘴,其实很笨……”
10.直截了当询问想要得到的信息!——“请直说能给我便宜多少!”
11.意见产生分歧,学会这样反驳!——“我很理解你这样的想法,只是……”
12.“鹦鹉学舌”,逼近对方的真实想法——“这个很困难啊!”“很困难吗?”“我做不到啊!”“你做不到吗?”
13.三段式论证法,使之领会对自己有利的道理——“A与B同理,B与C同理,那么A就与C同理。”
14.适当的沉默能吸引众人的目光,让人害怕漏听了什么内容。
15.这样发问后,对方绝对不会说“不”——“你也觉得××是比较好的,是吧?”
16.不让对方说“不”的二选一的提问法——“是喝红酒还是喝啤酒呢?”
17.别人拒绝时,一般都会说:对不起,我很忙。用肯定而非否定的方式再次邀请——“之所以这么忙,正因为你处在这么重要的职位上,我正是要找你这样的人。”
18.如果拿个小本儿,随时将对方讲话的内容记下,更显尊重——“这句话很有启发,我得把它记下来,那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若想成为职场达人,那就从现在开始,学习18个沟通方式,让你成为人际交往达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