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方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⑥共产主义人生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做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所以每个大学生无论在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中,都应正确处理好对他人的期望问题,以避免失望感的产生。总之,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方法

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多样,而生活在复杂社会集体中的个人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障碍,严重时还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因此,如何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出现心理失调时怎样恢复心理平衡,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么大学生应该怎样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呢?下面简要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学生参考。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俗语说:“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具有一切动物所没有的“灵魂”,即人所独具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其核心部分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这个人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并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同时也能胸怀开阔,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从而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词典

人生观

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主要是关于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做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2.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情绪状态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会有优点或不足之处。人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但一个人绝不应该凡事都期望他人,尤其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首先应当立足自身,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把事情办好;其次才可以考虑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即便如此,也应该考虑到每个人还会有自身的局限性,还会有他们自己的干扰因素。否则,对他人期望过高,而事实恰好与自己所期望的相反,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抱怨他人,期望值越高,失望感就越强。其结果只会使自己的心理平衡受到干扰,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每个大学生无论在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中,都应正确处理好对他人的期望问题,以避免失望感的产生。

3.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发展共同决定的。虽然大多数人的能力差别不大,但是应该客观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能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评价,并依此付诸社会实践。做到这一点对于保护个体少受挫折及充分发挥才能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及特点时,才能确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能通过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预定目标。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个人的需要得以满足,个人的价值得以体现,对自己的信心得以巩固和增强,并能使自己的心理机能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为追求下一个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相反,假如一个人不能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制定宏伟目标,结果往往是目标落空,个人心理上受打击,产生挫折感。这样一来,不仅白白耗费了精力和时光,也给自信心和心境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发展。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使自己能够脚踏实地顺利发展,维护心理健康。

4.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

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状态的自我感受是良好的、舒适的。相反,如果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处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中,又不会调节和控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甚至精神错乱。所以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

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情绪反应。然而情绪过于激烈或者强烈愤怒必然会使人的智力水平降低,一旦丧失理智的话,一个人就可能做出过激的行动,甚至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一个人应该在情绪激烈发展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控制,以避免愤怒情绪的最后爆发。排除愤怒情绪的具体做法是:及时提醒、告诫自己制怒,及时远离现场,接受他人的劝告,试着换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总之,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知识拓展

情绪调节方法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那么,如何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呢?

一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自我控制。

二是自我鼓励。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做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三是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幽默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是环境制约。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五是安慰。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六是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流行音乐,也有助于转移不愉快情绪。(www.daowen.com)

七是宣泄。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埋在心底,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八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达方式,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们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似烦恼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对付,往往可以使人们的不愉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九是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新。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都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

5.自我娱乐

一个人如果能注意培养和发展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这样就可以在寂寞孤独、烦闷抑郁时,通过自我娱乐,防止心境的压抑,使心身获得有益的修整放松。通常,人不可能总是工作和学习,在业余时间里应积极开展愉快的娱乐活动,做到积极的放松和休整才能得到真正的身心保健,并更有效地从事工作和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人工作起来干劲十足、积极奋进,但一闲下来就无所事事、郁郁寡欢;还有的人遇到烦恼便蒙头卧床,或苦苦冥思,这些都会给心身健康带来有害影响。而如能积极开展自我娱乐活动,就能振奋精神,去除烦恼,保持愉快的心境。由此看来,每个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及条件,培养和发展一些业余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自我娱乐,这对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6.多找朋友倾诉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和烦恼的事情,有时还可能因此造成有害于心理健康的长期压抑情绪。遇到这种情况,若能及时找机会与同学、朋友或老师谈一谈,将心中的苦闷倾吐出来,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也可逐步恢复正常。而且在倾诉郁闷的过程中,还可能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7.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之一,每个大学生都必须生活在这个群体里。通过社交活动,就能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或其他群体中的成员交往和联系,特别是和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在一起,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就能从中得到启发、疏导和帮助;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不仅可以使人增进理解,开阔心胸,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人感受到充分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地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这是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知识拓展

礼仪规则与惯例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则:

①尊重他人,②自律自重,③宽宏大度,④适度为宜。

社交礼仪的惯例:

女士优先,②等距离接触,③尊重隐私“五不问”,④修饰避人,⑤社交中“不”的惯例。

尊重隐私“五不问”:不问年龄、不问婚否、不问经历、不问收入、不问健康。

社交中“不”的惯例:不过分开玩笑、不要乱起绰号、不随便发怒、不当面纠正他人错误、不言而无信、不恶语伤人、不热情过度、不妨碍他人。

8.不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以免过度紧张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人们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尤其大学生正值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青年阶段。在大学生当中争强好胜、相互攀比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许多同学常常暗示自己盲目地与人展开竞争。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又各具有不同的优势,如果盲目地事事处处都要与他人争个高低,那么就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以自身的劣势与他人的优势相比,从而遭到失败,并造成挫折和失败感,同时还会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影响心身健康。所以,人们在与他人竞争时,应该有选择和侧重。有所选择是指要注意发挥个人的优势,有所侧重是指在竞争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具有较大意义的方面,而避免分散精力,去做无谓的竞争。这样一方面会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顺利地取得成果,以达到目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探索思考

1.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2.你是怎么看待当下大学生心理状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