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内涵、重要性与实践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内涵、重要性与实践活动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卫生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促进、维护并恢复心理健康的各种实践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内涵、重要性与实践活动

1.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概念是由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的概念延伸出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面梳理、整合以往对健康阐释的基础上,正式确立健康的四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意思是只有4个方面皆健全,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心理词典

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心理卫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并且出现与之相联系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卫生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促进、维护并恢复心理健康的各种实践活动。心理卫生工作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开展心理矫治服务以恢复心理健康;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普及维护心理保健知识;三是通过提高心理素质以预防。理问题;四是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以减少不良心理刺激。(www.daowen.com)

2.心理健康的基本特点

(1)心理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首先,人的一生发展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性。比如,一个成年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喜怒无常,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但一个小孩出现这个情况则是正常的表现。其次,社会化的要求也具有相对性,人的心理健康随着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背景等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比如,同性恋在美国的认可度比在中国高。

(2)心理状态具有连续性。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虽然可分为不同的等级,但是心理的“正常”和“异常”、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线。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的转变,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性。

(3)心理状态具有动态性。人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受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生活事件以及自我调适水平的影响。所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可能因个体所处的环境而变化,可能因生活事件而发生而改变。

(4)心理状态具有可塑性。如果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负性的应激事件,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可能会下降,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反过来,如果心理有了困扰或出现失衡,学会及时自我调整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就会很快摆脱烦恼,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