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分析

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分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使用全国性的代表数据,首先,本研究从整体上对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在认知和非认知能力方面的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大陆人口迁移的大背景下,家庭迁移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

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分析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大陆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内部迁移。这场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巨大,不仅在中国大陆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人类的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截至2015年10月1日,中国大陆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2.47亿,且仍有上升趋势,然而,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大量进入城市地区的流动人口难以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而且流动人口的子女也难以拥有与本地儿童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问题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现实背景下,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益受到教育财政和户籍制度的双重影响。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供给的政策,逐渐形成了以流入地区县级政府负担为主的“两为主”状况,然而,由于不同县区的财政收入差异巨大,流动儿童集中的区县政府仍然难以承担流动儿童教育的财政责任。另外,由于受教育机会与户籍制度紧密相关,缺乏当地户口的流动人口家庭仍然难以让子女就读于当地公办学校,就读于高质量公办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比例更低。此外,随着近年来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的出台,在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门槛大幅提升。许多流动人口子女无法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只能选择在远离市区的郊区就读。还有一部分流动儿童则被迫返回家乡,形成新的留守儿童问题。另外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进程也受到极大挑战。

由此,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问题成为人口迁移和城乡教育资源差异的一个缩影。由于政府在农村及中小城镇提供的教育服务难以满足流动人口家庭的需要,流动人口可能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携带子女到流入地接受质量更高的教育。从家庭视角分析迁移活动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影响,以及在现有的户籍制度和教育财政制度下分析流动儿童在流入地的教育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成为本研究重点探讨的问题。(www.daowen.com)

为此,使用全国性的代表数据,首先,本研究从整体上对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在认知和非认知能力方面的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家庭视角出发,本研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迁移对流动人口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旨在揭示中国大陆人口迁移的大背景下,家庭迁移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再次,基于班级视角,本研究还结合随机分班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班级同伴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除分析班级同伴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影响的平均效应和异质性外,本研究还深入分析了班级同伴影响的中介效应,从而试图揭示班级同伴影响的作用机制。最后,回归学校视角,本研究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学校隔离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另外,在分析学校社经地位隔离和学校户口隔离的平均影响后,本研究还分析了上述两类学校隔离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同样对学校隔离有影响的中介因素,探讨了学校隔离作用的影响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