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隔离对融入结果的影响研究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隔离对融入结果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虑到不同学校和班级间巨大的异质性对青少年发展的潜在影响及本研究数据特殊的嵌套性特征,本研究建立三层HLM对学校隔离的影响进行分析。此外,由于学校隔离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本研究在模型中构建学生类型与学校隔离的交互项,分析学校隔离对不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异质性影响。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隔离对融入结果的影响研究

除家庭和同伴因素外,学校隔离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有研究显示,由于受到户口制度和流入地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限制,因此,大量流动人口子女无法顺利地入读流入地的公办学校(Chen et al,2009;Feng and Chen,2012)。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因此,一部分流动儿童只能就读于私立学校或农民工打工子弟学校。即使能通过缴纳额外赞助费或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进入当地公办教育体系,流动人口子女通常也只能就读于平均社经地位较差和流动儿童比例较高的公办学校。这种户口和学校社经地位隔离严重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的教育融入进程。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两种学校隔离(户口和学校社经地位隔离)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影响。

由于CEPS数据在调研抽样时具有明显的嵌套特征(学生嵌套于班级中,班级又嵌套在学校中),因此,本研究使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进行分析。HLM由Bryk和Raudenbush(1992)发展和完善。相对于传统线性回归而言,HLM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回归分析无法有效处理嵌套数据的局限性。

考虑到不同学校和班级间巨大的异质性(班级质量、师资力量、学校质量、学校类型等)对青少年发展的潜在影响及本研究数据特殊的嵌套性特征,本研究建立三层HLM对学校隔离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第一层是个体学生;第二层是班级;第三层是学校。(www.daowen.com)

其中,在Level 1(个人层面),Yics表示s学校c班级中学生i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π0c是班级层面的截距项;STics表示学生类型,π1c为教育结果融入情况;Xics表示s学校c班级中学生i的一系列个体和家庭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儿童类型、前期认知或非认知能力、家庭SES、父母参与、代际闭合、家庭结构、书籍数量和家庭受教育期望;eics表示s学校c班级中学生i未被解释的残差;在Level 2(班级层面),β0s表示学校层面的截距项;Cc表示c班级的一系列特征,包括班级规模、班级排名、班主任学历、班主任教龄和班主任职称;γ0c为班级层面未解释的残差项;在Level 3(学校层面),Ss表示学校s的特征,包括学校平均SES(学校社经地位隔离),城市流动儿童比例和农村流动儿童比例(学校户口隔离);最后,在Level 3中进一步加入中介变量,如学校资源结构、学校实践和同伴影响,分析学校隔离的中介效应。

为简要显示分析结果,本研究使用的被解释变量认知能力来自CEPS中认知测试得分;非认知能力来自心理健康、集体融入、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因子得分。同样,为分析学校隔离对不同类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将分析学校隔离对两类主要流动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此外,由于学校隔离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本研究在模型中构建学生类型与学校隔离的交互项,分析学校隔离对不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异质性影响。与此同时,学校隔离的影响存在潜在的非线性可能,本研究在模型中依次加入两类学校隔离的平方项分析学校隔离的非线性影响。另外,本研究还通过逐渐增加学校层面的特征来分析学校隔离的作用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