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跳远技术,助跑和起跳技巧研究成果

跳远技术,助跑和起跳技巧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应以确保助跑任务顺利完成为依据。刘易斯、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在完成最后几步助跑时,要强调起跳前能保持跑的动作结构和放松,并保持高速度,这是现代跳远技术的一大特征。例如鲍威尔跳8.95m时,最后3步的步长分别为2.42m、2.52m和2.25m;刘易斯跳8.92m时,最后3步的步长分别为2.50m、2.67m和2.39m。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和起跳技术的完善,起跳缓冲时,膝关节的弯曲度趋于减小。

跳远技术,助跑和起跳技巧研究成果

根据跳远技术的动作结构与完成动作的先后顺序,跳远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4个技术部分所组成(图5-6)。

图5-6 跳远动作技术的结构

(一)助跑

跳远助跑的任务是使运动员在起跳前获得最快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身体和心理上充分的准备。助跑的具体要求是快速、准确、平稳、轻松、有弹性和有节奏。

1.助跑的距离和步数

跳远的助跑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比赛时跑道的弹性(或土质的软硬)、气候情况、风向关系、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比赛经验、心理状态等酌情进行相应的调整。

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应以确保助跑任务顺利完成为依据。助跑距离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助跑速度的充分发挥与利用,会直接影响起跳的效果。一般来说,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加速方式是决定助跑距离长短的主要因素。男子助跑距离一般为45m左右,大约跑18~24步,女子一般为35m左右,大约跑16~18步。

一般来讲,30m和100m跑的成绩,可作为确定运动员助跑距离的指标之一。

在助跑时,一般采用两个标志,第一个标志设在助跑的起跑线,第二个标志设在起跳板后6~8步地方。

2.助跑的方法

跑是跳的基础,跳是跑的发展与结果。如果跑不好,自然就不会跳得好。为了便于发挥助跑速度和准确踏上起跳板,应当固定助跑开始姿势。

一般助跑开始姿势有以下两种。

(1)从静止状态开始起动:一般采用两腿微曲、两脚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或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开始加速助跑。其1~3步的步幅和速度变化较小,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2)行进中起动:行进间先走几步或用慢跑、垫步等方法踏上第一个起跑标志点后开始加速助跑。其助跑动作比较放松、自然,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由于是动态中进行助跑,起步点和速度不易控制,增加了助跑准确踏板的难度。

助跑的加速方式也有两种。

(1)积极加速方式:即从助跑一开始就积极加速,并保持较高的步频。这种加速方式虽能较快地摆脱静止状态,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但因其助跑动作紧张,故起跳的准确性也较差。

(2)逐渐加速方式:即与一般加速跑相似,是在逐渐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其加速时间较长,加速过程比较均匀平稳,跑的动作比较轻松、自然。起跳的准确性较好,每次试跳成绩也较稳定。刘易斯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不论采用哪种加速方式,都要在起跳前获得高的助跑速度,并有助于准确踏上起跳板和正确地进行起跳。

3.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

跳远最后几步(6~8步)助跑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在最后几步助跑中,既要保持高速度,又要为起跳动作做好充分准备,创造良好的起跳动作条件,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技术环节。因此,在最后几步助跑中优秀运动员所具有的技术风格和特点,也往往体现在这一阶段。

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优秀运动员主要表现为两种技术特征:一种是最后几步的步长相对缩短,步频明显加快,形成一种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技术节奏。另一种是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快速上板的技术特征。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后一种跑法。这种助跑技术有利于保持和发挥最高助跑速度,最后几步呈加速状态,使助跑和起跳的衔接更加紧密。如鲍威尔和刘易斯在191年东京第3届世界锦标赛上分别创造世界纪录和最高成绩时,均表现出最后几步加速上板的特点。

在完成最后几步助跑时,要强调起跳前能保持跑的动作结构和放松,并保持高速度,这是现代跳远技术的一大特征。同时,强调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和最后几步的动作节奏,一般情况下,最后3步步长的比例为中、大、小(即倒数第3步中等,倒数第2步大,倒数第一步小)。例如鲍威尔跳8.95m时,最后3步的步长分别为2.42m、2.52m和2.25m;刘易斯跳8.92m时,最后3步的步长分别为2.50m、2.67m和2.39m。

(二)起跳

起跳的任务是改变身体重心向前运动的方向,充分利用助跑所获得的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一般腾起角度为18°~24°)。起跳时腾起的速度越大,就越有可能跳出优良的成绩。优秀运动员的腾起初速度可达9m/s以上。例如鲍威尔的腾起初速度为9.09m/s,刘易斯的腾起初速度为9.72m/s。

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蹬地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为止。起跳时间为0.10~0.13s。起跳技术按其动作过程的特征分为3个动作技术阶段:起跳腿的放脚着地、屈膝缓冲和蹬伸摆动阶段(图5-7)。

图5-7 跳远的起跳动作技术

1.起跳腿的放脚着地(即着板)阶段

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的摆动腿积极后蹬时,起跳腿积极前摆,大腿抬得比短跑时稍低一些,然后快速有力地下压。起跳脚应积极、主动地着地,这既可减少着地时的冲撞力,又为着地后快速前移身体做准备。起跳脚着地时,脚跟与脚掌几乎同时接触地面,着地瞬间,上体基本正直,小腿与地面夹角约65°,膝关节为175°。

起跳技术阶段的放脚着地时要用全脚掌在身体正前面着地,以产生最大的垂直分力。如果用脚跟先着地,会导致制动和停顿。另外,如果用前脚掌先着地,会导致起跳腿在着地冲击力的作用下失去稳定性并被冲击力压垮。起跳时,在身体移向腾空的过程中,要不停地向上用力,直至蹬离地面。

2.屈膝缓冲阶段

起跳脚着板后,身体重心继续积极前移,由于助跑水平速度的作用,迫使起跳腿的髋、膝、踝这3个关节退让弯曲,这就是屈膝缓冲阶段。缓冲的作用主要在于减缓起跳过程中前支撑时期所产生的制动力,减少助跑速度的损失,迅速改变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保证身体重心继续积极前移,为快速有力的蹬伸创造有利条件。

优秀跳远运动员在缓冲时膝关节弯曲角度是138°~145°。如刘易斯是140°,鲍威尔是148°。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和起跳技术的完善,起跳缓冲时,膝关节的弯曲度趋于减小。起跳时,膝关节的缓冲大小与提高蹬伸动作的幅度呈密切的正相关,膝关节的弯曲度越大,起跳时间也就越长,这不利于完成爆发式的蹬伸动作,影响起跳的效果。因此,在运动实践中要提高起跳效果,要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首先要重视提高缓冲动作的效果。缓冲是蹬伸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了蹬伸时运动员的身体姿势、蹬伸效果、生理以及生物力学等条件。

3.起跳腿蹬伸阶段(www.daowen.com)

蹬伸阶段是由起跳腿膝关节最大弯曲时始,至起跳脚蹬离地面瞬间止。起跳腿的蹬伸阶段是取得腾起速度的有效阶段,起跳腿蹬伸越快、越充分、越有力,则获得的腾起速度就越大,因而成绩也就越好。

在蹬伸时,不只是强调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而是要整个身体的向上伸展,并与摆腿、摆臂和提肩等动作协调配合。当蹬伸动作结束时,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应位于较高的位置,起跳腿的髋、膝、踝这三个关节充分伸展,上体和头部保持正直姿势,此时身体前倾或后仰都会产生回旋或加大制动。摆动腿大腿接近水平,小腿自然下垂,双臂前后摆动,蹬地的角度为70°~75°,并注意提肩、拔腰。

起跳中的摆动动作对于减少着地时的制动力,加大动作幅度,提高起跳速度,增强起跳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起跳时不仅要强调起跳腿的快速有力蹬伸,还要十分注意摆动动作,以及起跳过程中蹬与摆的协调配合。

摆动动作在不同的起跳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起跳开始时,向前、稍向下的摆臂动作,可缓和起跳脚着地时的冲击,减小缓冲期中的压力。但当摆动腿和臂用力向上摆时,则可增大起跳腿的肌紧张,提高肌肉用力的效果。当起跳动作接近完成时,臂、腿摆动“突停”,以产生制动,有助于将助跑获得的动量“传递”给身体重心,带动和提高身体重心,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

(三)腾空与落地动作技术

起跳离地后人体向空中腾起,并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到落坑的过程为腾空与落地动作技术阶段。腾空动作技术的任务:保持身体在空间运动的平衡和为落地创造有利条件。而正确的落地是为了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以及防止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

身体进入腾空后,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身体重心移动的抛物线轨迹是不会改变的,但可以改变身体各部分相对位置,利用补偿原理,使之保持身体平衡和为有效的落地创造条件。

跳远起跳后进入腾空,不论采用哪种空中姿势都有一个腾空步动作,腾空步可以较大程度地克服起跳中产生的身体向前旋转,有利于完成起跳后的各种空中姿势。

1.蹲踞式跳远

蹲踞式跳远动作非常简单、自然,特别适合初学者和中小学生学习。蹲踞式跳远时,运动员在空中保持腾空步的时间较长,摆动腿大腿抬得较高,膝关节的屈度大,两大腿之间的夹角也较大,同时两臂向前挥摆。腾空步后,起跳腿逐渐向摆动腿靠拢,然后两腿一起上举,使膝接近胸部,形成空中蹲踞的姿势。由于屈腿和上体前倾,下肢靠近身体重心,旋转半径较短,容易产生前旋。因而要注意上体与头保持正直的姿势,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落地前,大腿上抬,接着小腿前伸,同时两臂向前,使腿臂动作协调一致,两臂下落,经体侧摆到体后(图5-8)。

图5-8 蹲踞式跳远空中动作技术

2.挺身式跳远

起跳腾空后,摆动腿下放、伸髋与稍稍顺势前移的起跳腿靠拢。在腾空最高点时,身体充分伸展,形成挺胸展髋的姿势,两臂上举或后摆,然后收腹举腿,双腿前伸,完成落地动作(图5-9)。

起跳后,保持腾空步的时间比蹲踞式的要短。腾空步后,展髋放下摆动腿,并后摆向起跳腿靠拢。腾空步开始时,两臂保持一前一后,当摆动腿放下时,两臂同时下落。然后,摆动腿继续向后运动,两臂外展,头和上体也适当同时向后运动,并挺胸展髋,使躯干成反弓形,继而收腹举腿,两臂上举,准备做落地动作。着地前,两膝向胸部靠拢,小腿和两臂前伸,增加着地的远度。

挺身式空中动作,能使体前肌肉拉长,有利于收腹举腿和前伸双腿落地。同时,挺身式在空中展体挺身姿势,与蹲踞式相比,相应地加大了身体前旋半径,减慢了前旋的角速度,这样有利于维持身体平衡和落地动作的顺利完成。

图5-9 挺身式跳远空中动作技术

3.走步式跳远

走步式跳远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一种跳远腾空技术动作,世界大多数优秀跳远运动员都采用这种姿势。其优点是走步式跳远的各种技术部分衔接紧密,动作连贯自然,便于发挥助跑速度、保持跑的节奏、快速起跳和维持身体平衡。走步式有两步半和三步半两种。它是由运动员的腾空高度、滞空时间、动作速度和协调性来决定的。腾空步后摆动腿下落,继续向后运动,同时展髋、起跳腿屈膝前摆,在空中完成一个自然的换步动作,形成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的空中“跨步”动作。换步时,要注意保持跑的自然动作,摆动腿由曲到直向后摆动,起跳腿由直变曲,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摆动,摆动的动作幅度要大。完成一次换步接着做落地动作的叫两步半走步式;完成两次换步再做落地动作的叫三步半走步式(图5-10)。

图5-10 走步式跳远空中动作技术

走步式的摆臂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摆臂与下肢动作协调配合的自然前后摆动;另一种是摆臂和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做直臂轮摆动作。

走步式跳远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初学者掌握走步式跳远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落地技术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落地技术,尽可能地推迟脚落地的时间,充分利用身体重心腾起的远度,保证身体移过着地点,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安全落地,获得理想的跳远成绩。

着地前两腿屈膝高抬成团身姿势,大腿要主动向胸部靠拢,上体前倾。即将着地时,膝关节迅速伸直,小腿向前伸出,以脚跟先接触沙面。当脚跟触及沙面,立即屈膝,骨盆前移,两臂前摆,使身体迅速前移越过落点,避免后坐,以使跳远成绩不会受到影响(图5-11)。

图5-11 跳远的落地动作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