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田径短跑项目特征与供能方式

田径短跑项目特征与供能方式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距离项目时间在60s左右,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包括磷酸原系统供能和糖酵解系统供能。

田径短跑项目特征与供能方式

(一)短跑项目特征

1.短跑类项目分类特征

短跑类项目一般包括60m、100m、200m、400m跑及4×100m和4×400m等项目,是田径运动径赛中距离最短、强度最大的项目,是要求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极限强度的运动项目。

2.短跑类项目速度特征

短跑类项目是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速度能力是其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全程的成绩取决于反应速度、加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以及技术的质量。在不同距离的项目中,三者的构成比例虽有不同但都是三种表现的完整结合。其中400m可视为较长段落的短跑,速度耐力的作用尤为重要。而100m对起跑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爆发力要求极高,体现为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极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位移速度并维持快速的最大用力至终点。接力短跑体现每个运动员的单跑速度,以及传、接棒技术。

3.跨栏跑项目技术特征

一般包括男、女100m栏和男、女400m栏四个项目。跨栏跑是短距离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跨越障碍的短跑,是一项在固定条件(栏高、栏距)限制下,依靠加快步频提高全程跑速的非对称的周期性径赛项目。它是田径项目中技术性强、动作较为复杂,对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素质及全身协调配合要求较高的项目。运动成绩是由运动员的栏间跑速度、过栏技术以及跑跨结合技术决定的,主要取决于速度、力量、一般和专项耐力、技术、节奏、髋部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以及精神集中能力等因素。

4.短距离跑类项目特征

短距离跑类项目肌肉工作属于(肌肉活动)动力性工作,以肌肉的爆发用力起跑、极大强度的途中跑和最大用力冲刺跑完成全部过程。工作部位以下肢为主,包括大小腿的肌群,上肢和躯干肌肉虽不产生动力但在运动过程中起着保持姿态和平衡的重要作用。

5.短距离跑类项目规则(www.daowen.com)

短距离跑类项目立赛规则相对简单,运动成绩是以运动员完成比赛相应距离的最短时间为依据,运用计量工具予以准确测定评判,客观公正。

(二)短跑运动员体能特征

1.短距离跑类运动员形态特征

优秀运动员身高存在个体差异,一般身体匀称结实;肌肉富有弹性,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瘦体重相对较大;小腿稍长于大腿,大小腿长比最好小于95%;踝围较小,跟腱较长,人体肌肉收缩的作用力集中,有利于踝关节的蹬伸;臀部上翘,臀后、骨盆的纵轴短,肌肉用力时发力集中。脚趾齐且较短,这样的运动员跑步时做功少,向前性好。跨栏运动员除与短跑运动员相似外一般要求下肢长与身高比大,大腿长与身高比小,有利于跨越栏架和跑过栏间距。

2.短距离跑类运动员机能特征

由于短跑运动的特点,要求其对抗肌收缩与舒张快速交替活动,因此,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兴奋过程占优势,但由于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频繁,使得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易疲劳。短距离项目时间在60s左右,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包括磷酸原系统供能和糖酵解系统供能。项目不同两者所占比例不同。50m、60m、100m和直道栏项目,磷酸原系统供能占主要部分;200m、400m和400m栏则是无氧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要求无氧耐力较强,有较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

3.短距离跑类运动员素质特征

短距离项目素质特点为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证速度素质的不断提高。由于这些项目都要求运动员以自身的力量克服体重,克服静止状态使自己迅速产生快速位移运动,因而力量的发展与提高对速度素质的提高和挖掘起重要作用,另外柔韧性、灵活性以及一般耐力也很重要。如跨栏运动员的髋关节灵活性及肌肉的柔韧性对掌握合理的跨越栏架技术有很大的影响。各项素质全面发展必须有助于运动员动作频率的提高与动作幅度的增加。在速度性项群不同的单项中,速度素质构成因素的要求以及这些因素在单项中所起的作用又各有不同。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整个比赛的各个阶段,对短跑技术的要求会因肌肉的用力情况、用力时间特征和运动员的新陈代谢活动而有变化。素质主要集中在速度、力量、柔韧性、协调性、专项耐力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