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竞走技术的讨论涉及竞走动作从最重要的到最不重要的动作,本部分将描述每一个动作的最有效的运动状态,并留心观察剖面图来强调技术中的常见错误动作。
(一)姿势
正确姿势:判断好的竞走姿势的原则很简单。在整个的迈步过程中,身体应始终正直和放松,后背始终平直,迈步时骨盆没有向前或向后倾斜(图4-11①)。为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运动员的头部应处于一种自然的位置,并看前下方的路面。
错误姿势:
(1)腰部向前弯曲(图4-11③)。这种姿势使后背紧张并限制了髋部的运动。可能是由于肌肉力量减弱或者躯干肌肉力量失调造成的。
(2)凹背(图4-11④)。这种姿势限制了髋部的运动,并且使身体重心后移。另外,它也可能缩短步幅,并导致非法迈步。原因可能是由于肌肉力量减弱或者是由于后背或腹部的肌肉紧张造成的。
(3)整个身体过分地向前或向后倾斜。这些都是潜在的、有害的错误动作,并减小了力学效果。
(4)低头。通常由缺乏注意力或者颈部肌肉力量减弱引起。这将导致颈部和肩部痉挛。
图4-11
(二)髋部运动
正确动作:髋部运动是人体向前运动的原始动力。通过向前转髋(横轴平面平行于地面),后腿被推离地面。髋部动作就像一个发动机,使膝关节和脚加速向前运动。在之后的摆动动作阶段,膝关节赶上向前运动的髋的位置。当接触地面时,脚后跟稍微超过膝关节。
错误动作:
(1)髋部过分下沉。现代的竞走技术重视没有髋关节过多上下运动的转髋技术。
(2)髋部过分侧向运动。如果髋部从左向右运动,人体的重心将随之运动,这将降低向前运动的速度,并浪费能量。
(三)步长
正确的髋部动作能增大步长(图4-12),同时也能形成沿着一条直线正确地放脚(图4-13a)。转髋动作不足或者受骨盆柔韧性的限制,将导致脚落在一条直线的两侧(图4-13b、4-13c)。
图4-12
图4-13
运动员不能靠用脚伸出身体之前太远而达到增加步长的目的,因为这将引起跨大步。运动员应显现出髋部带动腿和脚,增大髋部的速度直接增大腿的速度。髋的运用增加,将引起脚着地几乎精确到在一条直线上。如果一名竞走运动员在没有正确的髋部动作的情况下试图模仿这种放脚姿势,他将处于一种不必要的膝的紧张状态。
理想的放脚姿势是使运动员的脚指向身体的正前方。有些人在放脚时,脚尖自然向外,或者按照他们自己创造的方法放置。这些运动员不应着力改变他们的放脚方式,通过正确的运用髋的动作,他们的脚的着地点将出现在一条直线上,但他们的脚将不会平行。尽管这种放脚效率稍低,但若强制把脚放正、放直,可能会引起腿、脚和膝关节的紧张(图4-14)。
图4-14
(四)膝关节动作
正确动作:膝关节在脚跟接触地面的瞬间至支撑腿达到垂直部位时必须伸直(图4-15)。在恢复摆动时,膝关节弯曲,因缩短了转动半径而加快了摆动的速度。后腿开始弯曲的时机,因运动员的不同而稍有变化。弯曲的最佳时机应根据膝关节的结构、柔韧性和运动员的力量来决定。
图4-15
错误动作:
(1)前腿膝关节摆动过高。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从跑的动作中遗留下来的习惯(图4-16)。这将浪费能量,并可能导致非法迈步。
图4-16
(2)脚跟着地时屈膝。这种动作是非法的。原因是在体前迈步过大,股四头肌力量不足,以及与跟腱紧张或力量弱有关。(www.daowen.com)
(3)前腿膝关节在腿达到垂直部位之前弯曲。这种动作也是非法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员想以较快的速度走,超出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所能维持的范围。
(五)脚的动作
正确动作:脚跟首先着地,脚尖跷起,不是整个脚掌着地。一旦脚与地面接触,人体就开始向前运动,在腿完全支撑人体重量之前,脚尖一直没有着地,脚尖离地的时间与胫外侧肌的力量有直接的关系。在蹬离地面之前,有一个以腓肠肌引起脚转向垂直的推动力。摆动腿的脚向前靠近,但不是擦地而过。
错误动作:
全脚掌着地或前脚掌着地太早。这将产生一种制动作用,浪费了能量,缩短了步幅,且可能会引起膝关节过早弯曲。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胫外侧肌力量不足或者柔韧性差,或者是髋关节的灵活性差。
(六)摆臂动作
正确动作:竞走中的摆臂动作因运动员个体的不同而有变化。运动员肘部弯曲的程度在90°~45°之间,肘的弯曲角度必须固定,但在整个的摆臂过程中,肌肉应处于放松状态。屈臂摆动与直臂摆动相比,缩短了转动半径,摆动速度更快。摆臂的方向主要是前后方向,而不是从左到右。
手移动的路线应从臀后腰带水平的位置沿着弧线摆向胸骨位置,两手不应在身体中线的位置交叉,整个臂的摆动低且放松。两个肩胛骨间不应紧张,摆臂结束时也不应耸肩。
运动员的手应放松,可是在摆臂时手腕不应下垂或上下甩动。手腕应伸直,同时,手应呈半握拳状。当手摆过臀部时,指尖向内。如果运动员呈放松状态半握拳不舒服时,则应握成拳头,但握拳要松,拇指应放在食指和中指间。
错误动作:
(1)过分左右摆臂。这往往引起重心左右摇摆并浪费能量,是由错误的运动技术、技能引起的。
(2)肘关节角度太小(小于45°)。这可能导致小步幅和浪费能量的上下运动,往往会因疲劳增加而失败。这是由错误的运动技术和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
(3)肘关节角度太大,导致步频较慢。这是由错误的运动技术引起的。
(七)决定竞走成绩的主要因素
竞走时要经历多次单腿支撑与双腿支撑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动作过程,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竞走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竞走时步长的大小与步频的快慢。加大步长或加快步频均可提高竞走的速度。
竞走时的步长为两脚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它由后蹬距离、着地距离和一个脚掌长度三部分组成。后蹬距离大小取决于腿长、后蹬腿伸展程度以及后蹬角度等因素。因此,后蹬时在合理后蹬角度下,充分伸展髋、膝、踝各关节,有利于增大后蹬距离。着地距离受腿长、髋关节冠状轴绕支撑腿髋关节垂直轴转动程度以及着地角度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着地时在合理着地角度下,髋关节冠状轴绕支撑腿髋关节垂直轴转动程度大一些,有利于增大着地距离,从而增大步幅。
步频是单位时间内走的步数。步频的快慢取决于完成每一步所用时间的长短。而这一时间又包括单支撑时间和双支撑时间。因此,缩短单支撑时间和双支撑时间,就可以提高步频。
竞走时脚跟着地后迅速滚动到全脚掌,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上方时,快速伸展髋关节、踝关节和趾关节。同时蹬离地面的腿,脚尖离地较近,大小腿成自然折叠状态,以便缩短下肢摆动过程中的移动路线,节省摆动时间,两臂也协调配合快速摆动,这对缩短单支撑时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缩短双支撑时间,应从后腿离地时机着手,前腿脚跟着地之时,后腿脚尖马上蹬离地面,前腿脚跟与后腿脚尖同时着地的时间越短越好。
竞走比赛项目的距离都比较长,其身体活动以有氧代谢为主,能量消耗较多,虽然竞走时身体重心轨迹呈上下左右的微波浪形,但上下起伏一般不超过5cm,脚的落地点基本上是在一条直线上,身体重心平稳地向前移动,以便减少身体重心移动的路程。
由于长时间连续走进,能量消耗多,比赛后程走进的速度有所下降,但在比赛开始后的大部分时间中,应以匀速走为主,这样比较节省能量,动作结构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犯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