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世纪末至1949年,是中国田径运动的引入、初步开展和停滞不前的阶段
19世纪末,以田径、球类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欧美体育,通过基督教的传教和办学活动由教会学校和青年会传入我国。1890年,在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了第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进入20世纪,各类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普遍采用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不同规模校级之间的田径运动比赛也不断增多。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南京举行了第1届全国运动会。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共举办了7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第10届(1人)、第11届(23人)和第14届(3人)奥运会的田径项目比赛,还参加过10届远东运动会。由于经济落后,连年战乱,旧中国的各项体育运动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田径运动水平很低。
(二)1949年至1965年,是我国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田径运动在大、中、小学校迅速开展与普及,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班,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田径代表队,全国性田径竞赛的制度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我国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58年,旧中国的田径纪录全部被刷新。到1965年,有35人达到当时第19届奥运会的报名标准,有17人11项成绩列入当年世界前10名。
(三)1966年至1976年,是我国田径运动受“文革”影响,水平显著下降的阶段(www.daowen.com)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飞的我国田径运动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基本上停止了正常的训练和竞赛活动,不少田径场也遭到极大的破坏。在这期间,除了倪志钦在1970年以2.29m的成绩刷新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外,其他各项田径成绩都一度处于停滞不前或下降状态。1975年举行的第3届全国运动会上,在男、女35个田径项目比赛中,竟有25个项目的成绩不如1965年第2届全国运动会的成绩。
(四)1977年至今是我国田径运动改革开放、恢复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阶段
1976年以后,由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田径运动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田径运动水平迅速提高。1979年第4届全运会田径赛打破了18项全国纪录,38项比赛有34项成绩都超过了1975年第3届的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员,如邹振先、申毛毛、刘玉煌和郑达真等。朱建华于1983年至1984年先后以2.37m、2.38m和2.39m的成绩3次创造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由于训练和竞赛制度的恢复和健全,促进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运动员不仅在第10届、第11届和第12届亚洲运动会上保持金牌总数第一,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又创造了一些世界纪录,如曲云霞于1993年以3min50s46的成绩创造女子1500米跑的世界纪录,王军霞于1993年以8min06s11和29min 31s 78的成绩创造女子3000米和10000米跑的世界纪录。在奥运会和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也取得一些骄人的成绩:陈跃玲在第25届、王军霞在第26届、王丽萍在第27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10km竞走、10000m跑和20km竞走的金牌;黄志红、曲云霞、王军霞在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铅球、1500m、3000m和10000m跑金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翔和邢惠娜获得男子110m栏和女子10000m跑金牌。刘翔以12s91追平了世界纪录,创造了亚洲奇迹。2007年刘翔又在世界比赛中跑出了12s89和12s88的成绩,两次打破世界纪录。2009年第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我国选手白雪夺得女子马拉松冠军,我国选手在男子50km竞走和女子链球比赛中还取得第2名和第3名的好成绩。
就整体来说,我国虽然是亚洲田坛第一强国,但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在世界田径大赛中还比较落后,与美国、俄罗斯等田径强国的差距还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