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一个以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悄然而至,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人类脑力、体力资源和本土的自然资源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加以重新配置和整合。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正以史无前例的快捷方式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进行交流和互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在经济和信息层面上将世界真正地浓缩成了一个“地球村”。于是,汤姆斯·弗里德曼关于信息技术的魔杖已经将世界碾“平”了的理论,开始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然而,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全球化趋势时,我们发现自由市场经济带来的资本流动和信息交换永远不会“碾平”人类文化上的差异。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远远不是信息技术的传播和经济利益的交换可以轻易消除的。忽视文化差别的经济运行常常会给不同文化之间带来更多的相互猜疑。当在不同文明下孕育出来的纵横交错的世界文化格局能够让所有的文化——无论大小——都以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充分展示自我的时候,我们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也同时被点缀得更加妩媚妖娆,而极具个性的文化差异也更充分地显示出其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纷纭复杂,英语中据说就有200种。但文化所反映的本质是特定环境下人类群体生活的体验,是人类代代相传的生活积淀,是过去和现在之间联系的纽带。当文化的结晶以固态物质方式留存下来的时候,人们可以用博物馆的手段加以保存,以物质的方式永久地留住过去的物质文化。而文化以非物质的方式,在自生自灭的生态环境下留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时候,常常会随着这种文化的载体,也就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悄悄地改变甚至消失。这种非物质文化常常体现了人类一个民族或社区的群体意识,是这个群体身份(identity)的证明。信息技术的革命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宗教、娱乐和生活方式在全球各个角落的渗透,并以“现代化”的名义日益威胁着弱小的本土文化和行为方式的生存和延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保存那些通过文化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群体意识。我认为,最有优势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人,当是生活在本土文化中、最透彻地了解这些文化的局内人。(www.daowen.com)
《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非常态研究》至少有以下两点特别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